在中國境內任何一家超市購物,你的消費金額都會包含增值稅。只不過超市一般不會在價簽上標注。 麥德龍超市是個例外,它在標簽上注明了增值稅的稅額。個人認為原因有二:1.麥德龍超市在國外都是這么干的,把習慣延續到中國境內而已。2.麥德龍的主要目標客戶是企業、單位、團體,其中不乏一般納稅人,標清增值稅額,有助于客戶計算進項稅。個人消費者是絕無可能開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你問題中的說法有兩種可能:1.你消費時用了他人的會員卡,這張會員卡是以某個企業名義辦理的,開具的發票的名頭是那家企業的。2.你拿到的發票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而是增值稅普通發票或者國稅普通發票。區別在于,增值稅專用發票上面必須注明購貨方的名稱、稅號。而且有一聯是專用于抵扣稅款用的。如下圖:
前麥德龍員工——
理論上,個人客戶無法在麥德龍購物,因為辦理麥德龍卡需要公司機構代碼證和營業執照復印件,個人客戶沒有,所以不存在個人客戶開增票的可能。實際上,麥德龍客戶組里有商場臨時顧客這組,客戶可以刷臨時卡進行結賬,這個卡不能開增票。近幾年麥德龍卡好像可以憑個人身份證件開出來,但是依然不能開增票,原理同前。導軌卡「麥德龍切口,就是價格標簽」上的稅額都是給專業采購用的,個人客戶請忽略。至于稅額轉嫁的問題,其他答案答得很好了。題外話,麥德龍卡對于客戶而言就是入場券,沒有積分折扣之類的用途。從本質上,這是一個精準營銷工具,麥德龍能夠從數據后臺中看到客戶歷年的采購情況和采購數據,對其經營分析并做出相應對策,這也是麥德龍和其他大型超市在業態上的不同所特有的。
延伸閱讀——增值稅究竟是誰在買單?
網 友——
個人買一件商品,拿到一張增值稅普票,上面有個17%的增值稅,暫時這么理解:我付117塊錢,其實有17塊錢我是交了增值稅。是否可以理解為,開出這張增值稅的公司所產生的銷項稅額,其實不過是代替稅務部門向消費者收取的?在結轉本年利潤的時候,這個所謂的應交稅費其實是個代扣代繳?是否可以這么來理解?雖然對增值稅,消費稅有硬性的理解,但是一想到這些,就頭疼起來。想知道個明白。
(【買單】一詞在經濟學和會計學上存在歧義。)
李東旭——
你的理解完全正確。消費者是增值稅的最終承擔者。國內的增值稅具體情況我不太了解所以不敢多講,僅就增值稅這個稅種的一般情況來說,舉個栗子你理解理解:你是一賣切糕的。從小賣部買糖買面花了117塊,這里面17塊是增值稅是要交給政府的,你之所以給了小賣部是因為小賣部回頭還要轉交給政府。不管怎樣這錢你是交了的,所以在你的賬里你記一個17塊的增值稅進項稅,是個借記。然后你起早貪黑把面和糖做成一車切糕推到街上賣,全部賣完掙了11,700塊,這里面屬于你的是10,000塊,屬于政府的是1,700塊。這錢你收了但不是你的所以你記一個增值稅銷項稅,是個貸記。假設你是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主,那么你就可以算算這一單下來政府有多少稅錢在你手里,你又交給郭政府多少錢。于是你把增值稅進項稅銷項稅放在一起,1,700-17=1,683塊,這個錢就是你幫政府代收的,政府會來找你要的。而實際上你交的,就是這糖這面在你手里“增值”的部分,即(10,000-100)*17%=1,683塊。是謂增值稅。如果你是買切糕的,那你交給賣切糕的那1,700塊的稅錢,實際上是幫小賣部,賣切糕的和所有參與這個生產銷售環節的各方買了單。其他人都是把錢轉個手,只有吃切糕的你是真正把錢從自己的腰包轉移到了政府的腰包。 不過不管是賣切糕的還是買切糕的,這增值稅跟他們的利潤半毛錢關系都沒有。進項銷項都是資產負債表科目,搞來搞去都不碰利潤表。買糖買面時,貸:應付/現金117(負債表科目),借:成本100(利潤表科目) 增值稅進項稅17(負債表科目)賣切糕時,借:應收/現金11,700(負債表科目),貸:利潤10,000(利潤表科目) 增值稅銷項稅1,700(負債表科目)交稅時,借:增值稅銷項稅(負債表科目),1,683貸:現金1,683(負債表科目)利潤是利潤,稅是稅,自始至終分開的有沒有。忘了補一句,上面打的栗子僅是為了舉個比方。就像洪峰在評論里提到的,不同商品的增值稅稅率不一樣,比如在各國圖書、食品的稅率都會低一點。像在英國就更邪門,一個三明治在店里吃和帶走吃的稅率不一樣,一片面包烤或不烤的稅率都有差。
張偉——
中國的增值稅是蠻有意思的一個稅種。它有別于其他稅項的計稅方式(所謂的「價外稅」)和財務核算方法(僅通過資產負債類科目借貸流轉,不直接影響損益表)常常會帶來一種錯覺,似乎增值稅只是代收代付,對企業的經營業績沒有什么影響。在閱讀財務報表時,你很容易對一家公司當期的各項稅負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無論是營業稅、消費稅、房產稅還是企業所得稅;但是增值稅呢?你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應交余額而已。
網友——
不敢茍同前面幾個答案,增值稅你在學習財務相關稅法的時候的確是寫著"價外稅"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包括那位優秀的審計師,還通過會計分錄來闡述這個問題,這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只要你學過經濟學基本原理——稅收在賣者與買者之間的分攤你就會知道,絕大部分商品的稅收都是由賣者買者共同承擔的,因為稅收會改變需求量和供給量,只要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不是0或者正無窮,稅收就不可能由單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