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今年1月~7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盡管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內,但宏觀經濟企穩的基礎仍比較薄弱,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下半年,穩增長仍是宏觀政策的首要目標,稅收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發力。 首先,增值稅改革應該是下半年穩增長稅收政策的重心。一要加快“營改增”的推進步伐。在年底前將金融業、建筑業、不動產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改革范圍,完善進項抵扣制度,徹底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通過稅制的完善實現更大規模的減稅效應。二要完善出口退稅制度。除國家明確規定不鼓勵出口的產品外,所有貨物和勞務的出口原則上都應實行零稅率,徹底退稅,這也是促進出口、提高國內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三要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擴大離境退稅試點城市,便捷退稅流程,這不僅能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也有助于促進旅游等關聯行業發展。 其次,進一步加大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稅收激勵。一方面,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如允許企業在稅前提取研發風險準備金,以增強企業抵御自主創新風險的能力;加大稅收減免、費用扣除與抵免等稅收措施力度,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成本。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創業就業的稅收激勵力度,重點是完善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近年來出臺的各項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讓渡的稅收利益雖然總額不大,但受益者眾,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穩定就業、激發市場活力具有立竿見影的功效。目前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實施范圍上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實施期限也可延長、乃至長期化。 最后,在減稅之外,需要配合降低收費、基金負擔。今年以來,國務院已適度降低了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和生育保險費率,在此基礎上,社會保險繳費和支出制度都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可進一步探索取消生育保險,將其并入醫療保險。 (作者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