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算清繳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重要環節,是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定程序。2017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企業所得稅新政策,匯算清繳正是這些政策落地的關鍵時期。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對A類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行了修訂,各方對新版申報表都非常關注。本期訪談主要圍繞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相關工作在線解答網友們提出的重點、熱點問題,希望能夠幫助納稅人更快捷、準確地完成匯算清繳。
問題一:可以請您介紹一下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進展情況嗎?
答: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已經開始了。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保障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順利開展,廣州市國稅局提前做好了統籌安排,從宣傳、培訓、涉稅事項備案、納稅申報等多個方面全面推進2017年度匯算清繳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圍開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線上線下大宣傳和大輔導。二是緊鑼密鼓組織針對2017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變化帶來的軟件系統升級改造和測試。三是梳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涉及的重要政策和疑難問題,為納稅人提供相關指引。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匯算清繳宣傳輔導工作正在持續開展中,敬請納稅人關注和參與。
問題二:為全面落實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稅收環境,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行了優化、簡化,發布了2017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能否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新版申報表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改變?
答:2017版年度納稅申報表在2014版年度納稅申報表整體架構不變的前提下,遵循“精簡表單、優化結構、方便填報”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納稅人填報體驗,在填報難度上做“減法”,在填報質量上做“加法”,在填報服務上做“乘法”。一是報表結構更合理。通過精簡表單,2017年版申報表表單數量精簡了10%,進一步減輕了納稅人填報負擔。二是落實政策更精準。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為了貫徹落實好相關所得稅優惠政策,2017版申報表對相應附表或表單欄次進行了優化與調整。三是填報過程更快捷。為使納稅人能夠準確填報,2017年版申報表進一步優化了報表勾稽關系,為智能填報創造條件。例如,網上申報的納稅人,小微企業優惠金額、項目所得減免優惠金額等事項均可根據納稅人填報的基礎數據自動計算、填寫。
問題三:申報表精簡后,2017年版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表單數量由41張簡化到了37張。請問王局,是不是這37張表單納稅人都需要填報?
答:修訂后的《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由37張表單組成,其中必填表2張,選填表35張。我們統計了一下,從使用頻率看,絕大部分納稅人實際填報表單的數量在8~10張左右。
問題四:今年的匯算清繳范圍和期限有沒有什么變化?
答:范圍和期限都沒有變化。凡從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經營)的居民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無論當年度是否在減稅、免稅期間,也無論盈利或虧損,均應按規定自2017年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自行計算本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數額,確定該納稅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并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為避開申報高峰、節約申報等候時間,建議申報內容簡單的企業,例如小型微利企業和核定征收企業,及早辦理年度納稅申報,早申報早安心
問題五:請問目前廣州市的納稅人可以通過哪些渠道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呢?
答:目前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登錄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納稅人進行年度匯算清繳網上申報后,不需再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紙質申報表資料。二是移步到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廳:查賬征收企業攜帶電子申報數據和紙質申報資料直接到主管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廳辦理納稅申報或攜帶電子申報數據到自助辦稅終端導入文件進行申報;核定征收企業攜帶紙質申報資料直接到主管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廳辦理納稅申報或到自助辦稅終端輸入數據進行申報。三是納稅人端電腦安裝所得稅申報軟件進行申報。
問題六:請問研發費加計扣除中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具體是指哪些人呢?
答:《關于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0號)中已經進行明確了: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包括研究人員、技術人員、輔助人員。研究人員是指主要從事研究開發項目的專業人員;技術人員是指具有工程技術、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中一個或一個以上領域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參與研發工作的人員;輔助人員是指參與研究開發活動的技工。外聘研發人員是指與本企業或勞務派遣企業簽訂勞務用工協議(合同)和臨時聘用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輔助人員。
問題七:失敗的研發活動所發生的研發費用可以加計扣除嗎?
答:可以的。失敗的研發活動所發生的研發費用也是可以加計扣除的。這里主要是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一定的風險和不可預測性,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政策是對研發活動予以鼓勵,并非單純強調結果;二是失敗的研發活動也并不是毫無價值的,在一般情況下的“失敗”是指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但可以積累經驗,取得其他有價值的成果。
問題八:電子稅務局現在可以申報匯算清繳了嗎?申報表更新了嗎?
答: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的所得稅離線申報已升級到2017年版年度納稅申報表,系統正在試用中,納稅人可關注廣東省國稅局網站通知。
問題九:委托研發加計扣除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項?
答:一是委托方享受加計扣除優惠的權益不得轉移給受托方。委托研發發生的費用由委托方加計扣除,受托方不得加計扣除。這是委托研發加計扣除的原則,不管委托方是否享受優惠,受托方均不得享受優惠。二是加計扣除的金額,“研發活動發生費用”是指委托方實際支付給受托方的費用。三是研發費用支出明細情況明確為受托方實際發生的費用情況。
問題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是按照50%加計扣除嗎?
答:科技型中小企業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形成的研發費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問題十一:我司高新技術企業資格2018年到期,在通過重新認定前可否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答: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期滿當年,在通過重新認定前,其企業所得稅暫按15%的稅率預繳,在年底前仍未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應按規定補繳相應期間的稅款。
問題十二:企業最遲可以什么時候辦理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備案?
答: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的企業,應當不遲于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向稅務機關辦理備案手續。國家稅務總局近期擬調整稅收優惠備案相關政策,納稅人可以留意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文件要求。
問題十三:請問小型微利企業的范圍有哪些?
答: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7〕43號)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業,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一)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二)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問題十四:能否介紹一下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的主要優惠政策?
答: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3號《關于貫徹落實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中明確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無論采取查賬征收方式還是核定征收方式,其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50萬元(含50萬元,下同)的,均可以享受財稅〔2017〕43號文件規定的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政策。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的相關內容,即可享受減半征稅政策,無需進行專項備案。
問題十五:2017年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為什么要調整原第21行“抵扣應納稅所得額”與第22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行次順序?
答:為使納稅人可最大限度享受所得稅稅前彌補虧損政策(有限定期限)和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優惠政策(無限定期限),按照有利于納稅人原則,將原第21行“抵扣應納稅所得額”與第22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行次順序進行對調。調整后,納稅人先用納稅調整后所得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再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抵扣可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
問題十六:《企業基礎信息表》中的“104從業人數”欄次填寫有什么注意事項?
答:《企業基礎信息表》中的“104從業人數”欄次,是小微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重要判斷信息。根據填表要求,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在填表時,必須把勞務派遣用工也計算在內。
問題十七:近期總局出臺了財稅〔2018〕15號,對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進行了調整,能簡要介紹一下主要變化點嗎?
答:財稅〔2018〕15號文件是在鼓勵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出臺的,該文件的主要變化為納稅人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超過當年稅收限額的部分可以按照規定結轉扣除,文件中規定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問題十八: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方式有哪些?
答:企業可以選擇按國(地區)別分別計算(即“分國(地區)不分項”),或者不按國(地區)別匯總計算(即“不分國(地區)不分項”)其來源于境外的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照財稅〔2009〕125號文件第八條規定的稅率,分別計算其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和抵免限額。上述方式一經選擇,5年內不得改變。
問題十九:如果企業匯算清繳申報當年既有以前年度結轉過來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又有當年新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那么在稅前扣除時有沒有先后順序?
答:對于這個問題,財稅〔2018〕15號文件中也進行了明確,對于公益性捐贈支出稅前扣除時應遵循“先捐先抵”的原則,文件中規定企業在對公益性捐贈支出計算扣除時,應先扣除以前年度結轉的捐贈支出,再扣除當年發生的捐贈支出。
問題二十:合伙創投企業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滿兩年可以享受稅收試點政策,滿兩年具體該如何理解?
答:公司制創投企業、合伙創投企業、天使投資個人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的實繳投資滿2年,投資時間從初創科技型企業接受投資并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的日期算起。這里需要大家注意:對于合伙創投企業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的,只強調合伙創投企業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的實繳投資滿2年,取消了對合伙人對該合伙創投企業的實繳出資須滿2年的要求。
比如,某合伙創投企業于2017年12月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假設其他條件均符合文件規定。合伙創投企業的某個法人合伙人于2018年1月對該合伙創投企業出資。2019年12月,合伙創投企業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時,該法人合伙人同樣可享受稅收試點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