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正式下發《關于促進黑龍江省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進黑龍江省社會辦醫,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構建多元化辦醫格局。2016年將按照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設置和設備配置均不低于全省醫院總量31%的比例,預留規劃空間。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規模,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床位數量分別控制在1500張以內、800張至1200張和500張至800張。
據悉,黑龍江省近期將公開區域醫療資源規劃,研究制定全省各級區域衛生規劃、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將社會辦醫納入規劃在符合規劃總量和結構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地點、床位和大型設備等資源配置的限制。
社會辦醫療機構不受所在轄區內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選址距離、診療科室及自身注冊資金額度的限制。將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執業許可審批事項納入政府網上政務中心集中辦理,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時限,一般醫療機構由30日壓縮為20日,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由45日壓縮為22日,戒毒醫療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從事戒毒醫療的由30日壓縮為15日,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由20日壓縮為10日。
措施還包括,將乙類大型設備配置審批權限下放到市(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批。不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等級、床位規模和使用同類設備年限等作為確定配置大型設備的必要前置條件,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只要符合準入條件的都要向社會力量放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傳統中醫醫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骨關節病等具有北方特色的醫療機構和高端精準醫療、兒科、老年護理、臨終關懷醫院等薄弱領域醫療機構。
鼓勵國企等社會力量參與醫改,推動農墾、森工和礦區等國有企業辦醫院分離移交或改制,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合資、合作、收購、兼并等多種形式參與部分富余公立醫院的改制重組。社會力量也可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營利性醫療機構采取上市、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用多種融資工具進行籌資。
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范圍,在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補助政策。
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各項稅收政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征營業稅;對符合規定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規定的社會辦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經認定為非營利組織的,對其提供的醫療服務等符合條件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捐贈,按照稅法規定予以稅前扣除。規范收費政策。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減半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凡未經國務院和省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不得收取。凡未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準設立的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不得收取。
社會辦醫的醫療機構在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同時,即可申請醫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有制性質不得作為醫保定點的前置性條件,不得以醫保定點機構數量已滿等非醫療服務能力方面的因素為由,拒絕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