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財政部發文對補貼要征個稅聯通員工內部差價消費或包括在內 |
發布時間:2011/11/22 來源: 閱讀次數:1296 |
|
有關職工福利納入工資的新規出臺,便引來市場一陣熱議。電信企業通信補貼、員工享受內部價產品等職工福利的個稅問題則備受關注。近日,財政部下發《關于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財企[2009]242號。其中規定,企業為職工提供的已經貨幣化的交通補貼、住房補貼、通訊補貼或者車改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應當納入工資總額管理。對壟斷企業征稅有難度目前,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收入要征收個人所得稅。上述餐補、車補等職工福利挪入工資,意味著企業職工要交稅。不過,現實中職工福利要交稅還有些“遙不可及”。一位稅務人士認為,“財政部出文,主要是把貨幣化的房補、餐補、通訊補貼等這些職工福利納入收入,但稅務部門還沒相關的規定,距離征稅還早”。該人士認為,其實企業主要是外企、私營企業,職工福利部分要收稅的較少,但國企、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職工福利較高,將這些貨幣補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對其征個稅實際執行還有困難。“實際上,降溫費、通訊補貼、內部員工低價購買公司產品等都福利性質的隱形收入絕大部分都沒有交個稅”該人士告訴記者。上述通知中提到,國家出資的電信、電力、交通、熱力、供水、燃氣等企業,將本企業產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的,應當按商業化原則實行公平交易,不得直接供職工及其親屬免費或者低價使用。聯通內部差價消費該征稅?但企業向員工以較低的內部價銷售自身產品和服務在電信企業已是公開的“秘密”。雖然此前媒體報道中國聯通[6.40 -3.47%]以獎勵和扣工資的方式向全體員工攤派IPONE手機銷售任務被聯通集團否認,但員工在承擔銷售任務時也可享受企業向職工銷售的價差福利。據記者了解,今年11月至明年2月,聯通黑龍江地區,不僅營業廳,其他部門的員工都有銷售任務在身,即每人售出2個聯通3G號碼,就可享受實物獎勵。當地一位員工透露,自己很幸運地賣出了2個3G號,公司給了個中興的3G手機,另外還有到明年2月份的存有話費的卡號。但是大部分人手里的號都賣不出去,雖然考核要到明年2月才結束。不過,聯通也向內部員工提供“福利”,不論是否銷售完2個3G號,員工可以4200元的價格買到IPHONE裸機,比市價便宜700元。如此,員工在購買聯通版IPHONE手機所得差價是否要交稅?員工通訊補貼是否也交稅?記者昨日致電中國聯通集團綜合部,該公司人士以不了解情況和比較忙為由,未作回答。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一位教授認為,類似于職工銷售,以實物形式提供的差價收入若為職工福利,員工也要交稅。福利工資化不能一刀切盡管上述人士認為中國聯通員工在購買自家產品及服務時享受的價差及實物福利等情況屬于應納稅所得,但有關專家認為把職工福利工資化的矛頭指向所有企業,有待商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陳勝軍認為,西方財政管理有個“拔鵝毛”原則,即把握最優原則,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在他看來,此次出臺的政策,“效果不好”,把傳統意義的福利如車改補貼、飯補、住房補貼、交通補貼、節日補助等工資化,擾亂了薪酬管理體系。“職工福利具有普惠原則,包含了企業對員工的感情關懷,這與工資收入體現員工價值、激勵員工有所不同。現在把福利挪到工資上,企業不歡迎,員工也不歡迎,而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的目的達不到。“但是不排除一些企業比如央企壟斷性企業鉆空子,為了少交稅,走職工福利費,這要從制度上去規范,不能一刀切”陳勝軍指出,執行原來那套規定也能對此進行規范,以前的福利費不能超出工資總額的14%,超出部分要納稅,但這些實際執行也不夠,比如車改補貼很高,不符合原來的福利規定,實際執行就不到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