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而稅收優惠是稅收發揮其作用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會計準則對于稅收返還有關的會計處理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對于除稅收返還外的其他優惠未予明確。本文就增值稅相關優惠的會計處理進行分析。 稅收返還 增值稅涉及的稅收返還包括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 即征即退是指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由稅務部門先按稅收規定征稅,然后按規定即時退還的政策。因退還比例不同,具體又分為即征即退50%、即征即退80%、即征即退100%,實際稅負超3%部分即征即退等。即征即退由稅務部門負責退款,一般當月征收當月退還,較先征后退更具及時性,有利于增加納稅人的現金流量?,F行增值稅返還政策大部分采取即征即退的方式。 先征后退(返)是指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由稅務部門先按稅收規定征稅,然后由財政部門按規定予以退還的政策。現行政策中,對化肥生產企業生產銷售的鉀肥,實行先征后返。對于先征后退,具體執行時又分先征后退50%、先征后退100%等,如經批準在新疆注冊的出版單位出版的出版物實行先征后退100%政策,對新聞出版類報紙實行先征后退50%政策。 稅收返還屬于政府補助的范圍,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規定,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舉例:甲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銷售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規定,按17%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2013年,取得即征即退稅款100萬元。會計處理時(單位,萬元,下同): 借:銀行存款100 貸:營業外收入100。 企業所得稅處理時,若符合不征稅收入的確認條件,企業可以選擇是否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 此外,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出口貨物前道環節所含的進項稅額是抵扣項目,體現為企業墊付資金的性質,增值稅出口退稅,實質上是政府歸還企業事先墊付的資金,不屬于政府補助,會計上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除稅收返還外的稅收優惠 除上述稅收返還的政策外,增值稅還涉及減稅、免稅等形式。減稅是指從應納稅款中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是指免征某一稅種、某一項目的稅款。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直接取得的資產,不涉及資產直接轉移的經濟支持,不屬于政府補助準則規范的政府補助,所以,除稅收返還外的上述優惠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的有關規定。下面我們針對幾種主要情形分別進行分析。 稅控設備和技術維護費 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抵減增值稅額時,應將抵減的增值稅額作為遞延收益處理,隨固定資產折舊分期計入損益。技術維護費抵減增值稅額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沖減管理費用。以稅控設備抵減增值稅額為例,具體應區分納稅人類別分別處理。 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減免稅款”專欄。例如甲公司購入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取得專用發票,注明價款1000,稅款170,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殘值0。會計處理為: 取得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1170 貸:銀行存款1170。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1170 貸:遞延收益1170。 按月計提折舊時, 借:管理費用19.5 貸:累計折舊19.5。 借:遞延收益19.5 貸:管理費用19.5。 小規模納稅人不需另設“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直接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其余項目比照一般納稅人核算。 產品免稅 某些政策規定,對納稅人銷售的特定產品免征增值稅。由于法律規定銷售產品不需納稅,所以產品的銷售價格是不含稅的,企業定價時不必考慮銷項稅額,銷售方向購貨方收取的價款全部做收入處理。例如甲超市銷售蔬菜一批,收取款項100萬元。會計處理時, 借:銀行存款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 小微企業免稅 該政策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增值稅。由于該政策針對的是企業,而不是產品,銷售產品時,仍應當按照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并確認為應交稅費。在企業達到規定的免征增值稅條件時,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簡易征收方法中的優惠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中對實行簡易征收辦法的情形作出了規定,包括依4%征收率減半征收增值稅,減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稅等?!敦斦俊叶悇湛偩株P于簡并增值稅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57號)調整為“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實際繳納時,將稅額的50%轉入營業外收入。減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稅情況下,直接按2%的稅率計提銷項稅額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