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商投資企業國際稅收風險分析與改進建議 |
發布時間:2016/9/26 來源: 閱讀次數:2321 |
|
一、2010-2014年江西外商投資情況
2010-2014
年,是江西省大開放大發展的時期。全省穩中求進始終把開放型經濟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經濟發展升級,持續發力招商引資工作,截至2014年底,江西累計引進外資1431.78億元。
(一)外商投資熱情踴躍
2014
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4.5億美元,同比增長11.92%,2014年外商增資的企業達204家,其中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65個,同比增長54.8%。截至2014年底,江西有美國江森自控、匯豐銀行、法國電力等62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87個,投資金額達25.42億美元。
(二)投資聚集六大行業
江西引進外資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6大行業,共計投資1075.46億元,占總投資額的75.11%.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達654.80億元,占總投資額的4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53.14億元,房地產業75.28億元,商務服務業73.70億元,其他制造業66.55億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51.98億元。
(三)外資主要來源國家(地區)
截至2014年底,江西引進外資涵蓋64個國家(地區),投資20億元以上的有8個,共計投資1309.21億元,占總投資額的91.44%.其中中國香港地區投資最多,達1088.65億元,占總投資額的76%,德國70.36億元,英屬印度洋領土29.11億元,新加坡27.87億元,日本26.55億元,我國臺灣地區25.65億元,美國20.87億元,英屬維爾京群島20.15億元。
(四)外商投資傾向
江西的外商投資主要是股權投資,截至2014年底,股權投資金額為1363.48億元,占總投資額的95.23%,債權投資僅為68.30億元。
二、外商投資企業稅收風險分析
(一)外商投資企業整體稅負偏低
江西大部分外資企業處在產業鏈的中端,主要分布在相對功能簡單、風險較小的加工制造業,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利潤水平。同時江西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偏低的優勢明顯,各級政府為了大力推進招商引資,還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然而外資企業從整體上看沒有體現合理的回報和收益,從企業平均稅負來看,
近五年江西外商投資企業綜合年均稅負率為3.21%,而同期江西內資企業綜合平均稅負率為4.79%,外資企業比內資企業低1.58個百分點,一些企業長期處在無稅或微稅狀態。企業有瞞報利潤降低稅負之嫌。
(二)外資企業稅基侵蝕風險較大
英屬印度洋領土、開曼群島、日本這三個投資國(地區)的外資企業,經營虧損大,位列虧損前三名。
來自65個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中,37%的企業顯示虧損,虧損面較大,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投資規模較大的行業,雖然盈利,但利潤率僅為0.44%、2.75%,利潤水平明顯偏低。以制鞋行業為例,從江西省制鞋行業的投資與所得配備情況看,投資涉及的6個國家(地區)中,盈利、虧損各半,盈利最多的是我國香港地區,為4625.37萬元,美屬薩摩亞、荷蘭分別盈利414.26萬元、193萬元,但香港投資回報率僅為3.7%,美屬薩摩亞和荷蘭均在20%以上;我國臺灣地區虧損最多,為3401.96萬元,英屬維爾京群島、英屬印度洋領土分別虧損1679.54萬元、895.87萬元。從內外資利潤率比較看,江西內資制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中國香港地區投資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2%,荷蘭為1.8%,從數據上看,外資企業蘊藏著稅基侵蝕的風險,具有利用關聯交易轉讓定價避稅的嫌疑。
(三)股息紅利非居民稅收風險較高
據稅收征管系統數據顯示,江西省外商投資企業賬面利潤長期不分配現象較為普遍,且留存利潤可觀,截至2015年底,江西省外商投資企業賬面反映未分配利潤達264.51億元。
從常理來說,投資的目的是獲得回報、得到收益,投資者期望依股權比例及時分到股息紅利,實現價值增值。而外商投資企業不及時分配甚至長期不分配利潤,除了企業正當的資金使用外,與正常的經營常規不相符,與投資追求利益的價值目標相背離。對此,江西省國稅局組織開展了調研式核查,以外商投資企業長期未分配利潤相對應的資金為檢查切入點,調查資金的具體流向,
發現有的公司董事會已作股息分配決議,但尚未對外實際支付或支付給境外股東指定的境內關聯企業或利益相關方,有的采用隱性或變相的股息分配方式(比如采取股東借款方式)向非居民企業分配股息,有的通過集團內部分攤費用、資金融通等關聯往來向非居民股東輸送利益而分配利潤,還有的企業未分配利潤或留存收益轉增股本或用于直接再投資等等。外商投資企業長期不分配利潤蘊藏著“居民企業變相分配利潤、非居民企業規避股息紅利稅收”的較大風險。2014年,江西省國家稅務局共對76戶重點企業的股息紅利分配情況進行了稅收風險調查,全省共查補股息紅利非居民企業所得稅4326.12萬元。
三、加強江西省外商投資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推進反避稅調查
1.
把反避稅調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力推動改革,優化機構設置,壯大隊伍規模,創新方式手段,大力推進反避稅調查,盡力挽回稅基侵蝕帶來的稅收損失。
2.
構建反避稅調查分類分級管理機制。明確劃分總局、省局的反避稅案件管理職責,重大案件、跨省區域聯查案件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負責案件的立案、審批管理,一般性案件由省局負責立案、結案審批,案件結案后向總局報備,形成分類管理、分級查辦的反避稅工作機制。
3.
實施團隊攻堅,嚴厲查辦稅收風險等級高的地區、行業的反避稅案件。建立國際稅收人才庫,推行團隊化作業模式,集中力量開展反避稅調查;重點圍繞國際稅收風險高等級國家(地區),以及投資規模大但利潤率低的國際稅收風險高等級行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選案,創新辦案手段和方法,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反避稅案件調查力度,嚴厲查處重點案件,形成反避稅調查的強大震懾。
4.
借鑒BEPS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利潤應在經濟活動發生地和價值創造地征稅的總原則,發布國際稅收風險管理指引和典型風險類型,提醒納稅人主動規范自身交易行為,不斷提升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實現國際稅收風險稅企雙方自律性防控管理。
(二)組織開展股息紅利專項檢查
堅持統籌國內、國際稅收,在將國際稅收征管業務融入稅收整體工作的同時,突出重點,集中應對,將外商投資企業股息紅利納入稅收專項檢查計劃,統一開展股息紅利項目的稅務稽查。對連續3年以上未進行利潤分配的外商投資企業,由稅務稽查部門牽頭,國際稅務部門配合,采取各稅統查的方式,緊緊圍繞企業未分配利潤對應的資金流特別是對外付匯,認真審查企業賬務和財務報表,重點查詢企業銀行資金往來,確有必要時可啟動國際征管互助程序實施境外調查,全面查明企業未分配利潤相應資金對應的投資、經營、借貸、費用等情況,深查關聯企業之間各項業務往來情況,真正把握企業資金流向,深入查實企業變相分配利潤的情形,依法嚴厲打擊非居民企業逃避稅行為。對有利潤不分配,存在轉讓定價、承擔境外關聯企業不合理費用等情況的企業,進行反避稅立案調查。同時實施以查促管舉措,著力加強股息紅利管理機制建設,針對企業變相分配利潤的情形,提出進一步完善股息紅利非居民稅收政策的建議,形成強化股息紅利稅收征管措施,切實有效防范非居民稅收流失。
(三)加強國際稅收征管協作
1.
完善情報交換和征管協作制度。
建立國際稅務管理與征管、進出口、稽查等部門聯動機制,推動國際稅收征管資源和手段有效為國內稅收征管服務,促進國際稅收融入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實現非居民企業和居民企業一體化管理格局。
2.
大力發揮稅收情報交換的作用。
加強與各國的稅收合作,積極運用授權代表訪問、同期稅務檢查、國際聯合反避稅信息中心等手段,加大境外涉稅信息的交換共享力度,有效識別和打擊跨境惡意避稅行為,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3.
加強與涉稅中介機構的協作。
發揮涉稅中介機構聯系企業廣、專業技術強的優勢,幫助企業進行稅法遵從,主動化解稅收風險,發揮其在稅務機關和納稅人跨境涉稅案件調查、處理過程中的協調溝通作用。
(四)加快國際稅收信息化建設
1.
使用國際稅收管理平臺和跨國公司利潤水平監控系統,分析關聯申報數據和所得稅申報數據,逐步實現分行業、分地區、分年度監控跨國公司利潤水平,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分析疑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反避稅工作,充分發揮國際稅收信息化管理的助力作用。
2.
依托正在建設的江西省綜合治稅平臺,加強與外匯、商務、工商、海關、銀行等部門的工作協調,推動建立涉稅信息交換共享機制,打造全省統一的涉稅信息交換平臺,及時獲取穩定準確的第三方信息,并以“互聯網 稅務”為指引,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依托稅收大數據、云計算,強化信息數據的比對分析,形成有價值的業務數據倉庫,為強化跨境稅源風險管理提供技術和信息支撐。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
規范機構設置,明確工作職責。
省局、重點稅源的設區市局成立國際稅務管理處(科),非重點稅源的設區市局設立國際稅收管理專門崗位;實行省局、設區市局實體化管理機制,省局負責國際稅收風險分析排查,風險等級排序和派送應對任務,同時直接組織實施非居民間接轉讓財產、重大跨境稅源案件、“走出去”企業涉稅風險防控等復雜業務事項的統籌管理,統一風險應對、統一開展調查、統一政策執行。設區市局推行團隊化作業模式,具體落實省局派送任務的風險應對、處置和結果反饋,縣級局主要負責納稅人的稅款征收和基礎性管理工作。從而形成職責明晰,分工負責,上下聯動,整體推動的國際稅收管理新格局。
2.
加強干部業務技能培訓。
突出培訓實效,重點培訓BEPS行動計劃、稅收政策、典型案例、辦案技能等專業知識。強化實踐鍛煉,組織團隊辦理大案、要案,參與典型案例會審,集中攻克重大復雜業務難題,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實戰能力,為強化跨境稅源風險管理提供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