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稅局稽查局查處一批餐飲企業以虛開貨物運輸發票和商業發票的方式,與受票方合伙偷稅的系列案件。
偶然發現
事情還要從2012年底說起。當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稅局稽查局對M酒店進行例行檢查,稽查人員在酒店財務室發現了大量運輸合同,以及代開發票證明和身份證復印件等資料。
餐飲企業存放這么多貨物運輸合同做什么?難道這家餐飲企業還兼營運輸業務?面對詢問,財務人員支支吾吾地說:“這是給向酒店運送蔬菜和海鮮的單位代開運輸發票用的。”
按規定,運輸發票應由承運方代開,為何需要M酒店開具?經過不動聲色的外圍調查,稽查人員發現有關運輸發票上的承運人不是M酒店法定代表人就是其親屬,而且運輸車輛全部是法定代表人的私車,初步斷定M酒店有虛開貨物運輸發票代替餐飲發票的重大嫌疑。
揭開真相
由于這種偷稅手段在當地尚屬首次發現,且涉及眾多國稅和地稅管轄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稅、地稅和公安立即啟動聯合辦案機制,成立專案檢查組,并明確了查辦分工:由地稅機關負責收集中介機構代開給各大酒店的所有貨物運輸發票電子信息,由國稅機關成立6個檢查組,收集涉嫌虛開的商業發票資料,部分取證工作由公安機關配合。
經過調查,檢查組獲得了大量證實M酒店虛開貨物運輸發票代替餐飲發票的證據資料。面對證據,M酒店老板最終承認:酒店采取將餐飲費以虛開運輸發票結賬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少計營業收入,偷逃營業稅(營改增前)和增值稅;另一方面,當就餐客戶需要開發票時,酒店將餐飲費虛開為辦公用品、運費等商業或運輸業發票,使受票單位可以將本來只能按比例列支成本的餐飲費用,在多抵扣運費的增值稅進項稅后正大光明地全額列入成本,既可以偷逃增值稅,還可以少計利潤,進而偷逃企業所得稅。至此,案件水落石出。
延伸檢查
M酒店老板不以為然地表示,這種通過虛開貨物運輸發票和商業發票偷稅的方式,是當地餐飲行業的潛規則。隨即,該州國地稅稽查部門組織集中行動,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6戶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展開突擊檢查。
結果不出所料,這些企業均存在以餐飲收入虛開運輸和商業發票的情況。
稽查人員進一步檢查發現,企業作案手段非常隱蔽:虛開的貨物運輸、商業發票大多是與客戶合謀,或者應受票方要求,雙方達成默契,編造虛假業務。受票方在日常經營中,也常常發生真實支出,發票有真有假,真假難辨。稽查人員采取逐個擊破的方式,對涉及案件的25位承運人逐一展開詢問調查,逐步取得了他們編制虛假運輸業務的基礎證據。
與此同時,在難以核實這些餐飲企業虛假運輸業務、虛假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稽查人員緊緊圍繞有關資金流展開調查取證。在銀行協助下,稽查人員調取了有關開票方、受票方涉及業務的所有入賬單、對賬單等憑證,與取證筆錄、發票往來資金流等證據相互印證,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漸漸地,這些餐飲企業虛開貨物運輸發票、商業發票結算賬款,隱匿營業收入,發票開具方、受票方合伙偷稅的系列案情完整地浮出水面。
完美收官
經過3年的內查外調,檢查組前不久查明,這6戶餐飲企業共虛開貨物運輸發票769份,票面金額1611余萬元;虛開商業發票共計466份,票面金額346.8萬元,共計涉及受票單位300余家。
記者了解到,此系列案涉及面廣,延續時間長,截至今年3月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稅局稽查局共查處此類違法受票企業83戶,查處非法發票496份(其中交通運輸發票444份、商業銷售發票52份),發票金額943.93萬元,已入庫查補收入296.22萬元。違法取得虛開發票的企業為地稅管戶的,已由地稅部門立案查處。6戶涉嫌虛開發票的餐飲企業和13戶已達到涉嫌犯罪移送標準的受票企業,已全部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