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財政部再度叫停地方借PPP變相融資 |
發布時間:2016/9/26 來源: 閱讀次數:1387 |
|
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申報火爆的當下,進一步發展的挑戰也相應增加。
15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1200多名嘉賓特別關注PPP重要政策制定者——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和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的發言。
史耀斌在論壇上表示,在看到PPP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仍面臨著觀念轉變不到位、政策銜接不配套、機構能力不足、信息公開透明要加強、民營資本參與率不高、部分項目實施不規范等挑戰。
孫曉霞將這些挑戰歸納為四大難題。比如PPP項目規范實施“難”,最近一些地方為盡快上項目,通過“假的”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進行基礎設施融資,或者通過固定回報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借PPP之名,行變相融資之實。
多位省級財政廳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地方的確存在不同程度的借PPP之名行變相融資之實,讓人很頭疼。
孫曉霞在論壇上稱,將使出“洪荒之力”來著力推動PPP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
再度叫停變相融資
早在去年6月,財政部就在文件中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不過這一問題依然嚴重。在今年6月底披露的《國務院關于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至2015年底,被抽查的內蒙古、山東、湖南和河南等4個省在委托代建項目中,約定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支付建設資金,涉及融資175.65億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龍江等4個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的235.94億元資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對社會資本兜底回購、固化收益等承諾。
孫曉霞在論壇上指出,這類假政府購買服務和借PPP變相融資,既會影響PPP規范推廣,也可能加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接受本報采訪的幾位省財政廳中從事PPP推廣的人士也坦言,當地存在借PPP變相融資的現象,有些假PPP項目可以通過流程甄別出來,而有些變相融資的PPP項目則不容易發現,讓人頭疼。
經濟下行壓力下,地方為了加快推項目來穩增長,有聲音就認為可以暫時對一些“假PPP”項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PPP做大了再規范。
對于這種聲音,孫曉霞在論壇上表示,規范與發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明確要求,推廣運用PPP,絕不能再走“先發展再治理、先發展再規范”的老路。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談到地方融資平臺的時候,樓繼偉表示,要防止地方政府利用各種方式變相發債,我們關注著PPP的項目,要把它規范,我們也發現有的地方搞PPP項目,有的是變相的借債,我們在規范它。如果把債務的風險控制住,不會給經濟造成大的傷害。
“為了推動PPP規范健康發展,要堅決制止通過回購協議、保底承諾等方式變相融資。”孫曉霞稱。
多項推動PPP舉措將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1800億元國家PPP基金將加快投資PP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財政部正在加快研究PPP行業稅收優惠政策,PPP財政管理辦法和PPP信息披露制度也將加快制定,另外財政部正在同相關部門商定妥善解決土地、融資、價格等瓶頸問題,并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PPP立法工作。
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躍在論壇上表示,國家級PPP基金已經投資了內蒙古、河南10個PPP項目,出資額達到55億元。
而目前該基金公司已經對接了10個省份,洽談重點PPP項目136個,洽談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為14741億元。其中,深入對接的項目為31個,投資規模為2564億元。
按照周成躍估算,總共1800億元規模的中國PPP基金將參與到2萬億元以上的項目。
另一位財政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財政部正在制定PPP稅收優惠政策,主要考慮是減輕PPP項目中存在的重復征稅,預計年內盡快出臺。
孫曉霞在論壇上表示,針對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土地、價格、融資等方面,量身打造適應PPP需要的配套政策。同時,也要研究加大以獎代補的支持力度,推動中國PPP基金加快投資,為更多地規范PPP項目提供支持。
金融機構也在加大對PPP融資的支持。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錢琎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上海聯交所計劃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及國際,在財政部PPP中心的指導下,搭建PPP項目交易流轉平臺。通過此平臺為PPP項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交易信息發布、尋找社會資本、融資配套服務以及社會資本流轉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政府和市場之間形成紐帶與對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