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企業也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期。從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消息來看,大企業已成為我國納稅主力軍,在全國3000多萬戶納稅人中,3680家大企業的納稅額占全國稅收收入的50%,集中度非常高。現今大企業的交易行為和模式越來越細化,國家的稅收法規政策體系越來越復雜,稅務機關征管越來越嚴格,使得稅收風險已成為大企業的重要風險之一。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企業內部存在稅務風險。大企業往往采用集團化運作,具有跨區域、跨行業經營,內部組織多樣,業務種類繁多,環節復雜等特點。當前,大部分企業管理者涉稅意識有待加強、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偏低、內部審計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以及近年來稅務代理服務的出現,都是導致大企業稅務風險較大的主要因素。
(二)稅收制度有待完善。稅收制度出臺的滯后性及不健全無法滿足大企業經營行業多樣及業務分工細密的要求,企業一項業務涉及幾個部門無法實現資源共享等種種不可預知的因素所引起的稅源狀況惡化、稅收調節功能減弱、稅收增長乏力、最終導致稅務風險的產生。
(三)基層稅務機關管理力量薄弱。基層稅務機關往往存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問題,難以實現對大企業一對一的管理。同時,稅務法規變化過快,臨時性規章較多,稅收政策不夠穩定,導致基層稅務人員對于稅法的認識與運用把握不準,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二、防范大企業稅務風險的措施
鑒于大企業的重要經濟和稅收地位,加強大企業控制稅務風險能力,防范稅務違法行為,避免因沒有遵循稅法而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害,已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的重要事項和稅務機關的重要關注點。為此,提出以下幾點防范措施:
(一)引導企業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首先,企業自身應做到依法誠信納稅,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核算系統,完整、真實和及時地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準確計算稅金,按時申報、足額繳納稅款。其次,建立稅務風險自查評估制度,對企業之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自查,對之前由于對稅收政策法規理解不當造成的錯誤進行改正,及時避免稅收風險的產生。
(二)提高企業辦稅人員的業務素質。中國目前的稅收法規種類繁多,更新較快,一般的辦稅人員難以及時掌握和運用,因此,企業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辦稅人員的培訓,幫助辦稅人員加強稅收法律法規等各項稅收業務政策的學習,更新和掌握稅務知識,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能力,使他們成為管理和控制風險的中堅力量。
(三)針對大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在日常納稅服務過程中,稅務機關要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向導,指派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員對大企業進行指導和服務。經常深入大企業了解、掌握企業出現的各種涉稅問題,為大企業開辟綠色服務通道,設置專門人員負責管理大企業的納稅申報、發票領購、發票認證等各項工作,進一步發展充實大企業服務直通車等有關項目的內容,提高其正確規避稅務風險的能力。
(四)實現各部門資源共享。目前,由于信息不對稱的矛盾依然突出,稅務部門對信息的掌握程度遠不能適應風險管理的要求,內部信息共享不夠,外部信息無明確獲取途徑。這都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信息資料庫,不斷擴大政府各部門內部信息共享,擴大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信息的獲取途徑,實現各類經濟信息共享,不斷提升稅務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從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五)加強對企業的納稅輔導和評估。稅務機關除全面、及時、準確地向企業提供有關涉稅信息外,還應充分發揮納稅評估的警示和服務作用,使稅企雙方在納稅問題的發現和應對上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幫助納稅人理解稅收政策,引導納稅人如實進行納稅申報,化解納稅人因政策理解偏差等一般性問題可能導致稅務機關處罰等稅收風險,這是避免企業出現稅收風險和稅務機關出現稅收執法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