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作“財稅體制改革與發展轉型”主題演講時,引用了《道德經》中的這句話。
曾任日本財務省財務官的中尾武彥,去年剛剛接任黑田東彥的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一職。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曾評價,他在國際金融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此外精通亞洲各國情況,是最適合擔任亞行行長這一重任的人選。
中國仍需增加財政收入比重 中尾武彥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但正如麻生太郎評價的,他對中國情況非常了解。
中尾武彥認為,中國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中的一些決定,都要求中國通過調整稅收體系來增加財政收入,與深化改革配套。
中尾武彥在演講中提出了若干稅收改革措施:“中國的財政收入占GDP的22%,與經合組織成員國34%的水平相比,中國的比重仍然較低,所以中國首先可以通過擴大稅基增加稅收,包括設立新的稅種,提高稅收征繳率和征稅的執行能力,提高稅收在GDP當中的比重。”
“中國應該建立累進性稅收體系。”中尾武彥認為:“中國在提高累進個人所得稅所占比例方面還是有改進的空間,目前個人所得稅僅占地方和中央稅收總和的6%。征稅的基礎目前僅限于工資,因此應該在這個基礎上有所擴大,同時對于資本收益、房產、遺產和贈與財產征稅,這也將有助于中國建立更具有累進性的稅收體系。”
在中尾武彥看來,中國應該進一步擴大增值稅稅基,同時將與環境污染相關的產品都納入消費稅的征收范圍。
中國地方債增速令人擔憂 中國地方債在可控范圍之內,但是過快的增速仍然讓人擔憂。
地方政府在目前占據了全國總支出的85%,但是他們的收入卻不到全國總收入的50%。當中央政府轉移支付無法彌補地方財政缺口的時候,地方政府往往會轉向預算外資金,導致地方債累積。從2010年開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增長了67%,盡管地方政府的總債務占GDP的30%,仍然在可控范圍之內,但是過快的增速仍然讓人擔憂。
中尾武彥建議說:“為了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導致的諸多問題,中國應該確立適當的監管和規范的機制,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審視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支出責任分配,以便緩解地方政府的壓力,保證地方政府擁有充足的收入。”
中尾武彥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多種方式,可以強化地方稅種、可以在社會服務方面增加中央政府向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此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增強舉債融資的靈活性,比如引入市政債券。
混合所有制需要包容性金融體制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混合所有制的表述,在中尾武彥的話語體系中被表述為“公私合作”。而在他的記憶中,中國公私合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
中尾武彥對公私合營之于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予以肯定,但他強調,應該看到在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當中有許多公私合作的失敗案例,風險分配機制缺失、項目準備不充分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認為公私合作項目并非是萬靈藥,應該對它們加以設計,妥善地實施,而不應該成為將支出轉移到預算外支出的工具。
中尾武彥強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性,他介紹說:“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政府大量補貼低效的國有企業,導致財政支出過于寬松,消耗了政府的潛在收入。”
“中國的私營經濟已經創造了60%的GDP,提供了80%的新增就業崗位,但是國民經濟關鍵領域仍由國有企業主導,有些私人投資受到擠壓,主要的銀行也屬于國有性質,所以國企占據了大多數的貸款資源。因此,我們應該允許私營企業和國企的公平競爭,這點與融資渠道尤為相關,雖然中國在開放金融領域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金融資源仍偏向大型國有企業。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具有包容性的金融體制。”中尾武彥建議說。
另外,中尾武彥在演講中還透露,亞洲開發銀行在協助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準備制定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十三五”規劃。近期觀點
——亞洲新興經濟體應堅持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并促進結構性改革,以抵御美國削減大規模貨幣刺激措施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可以維持7%以上的經濟增速,預計中國當局會阻止影子銀行問題引發違約或系統性風險。
——要解決城鎮化建設中地方政府的資金短缺問題,除了舉債貸款舉措,關鍵要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增強地方財政增長空間,應引入公私合營的“PPP”合作模式,將更多社會資本引入到城鎮化的建設項目中。
——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更多動力,與此同時,應警惕地方政府為籌集建設資金出現的賣地熱潮和地方債務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