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落實工作任務,強化工作措施
(一)打擊制售虛假發票違法犯罪行為。打擊私自印制、偽造和販賣各類虛假發票,偽造、私自制作發票監制章、發票防偽專用品,利用手機短信、互聯網、傳真、郵遞等方式兜售虛假發票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處理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傳播制售非法發票的違法信息。深挖制造、販賣虛假發票犯罪團伙,搗毀制售虛假發票、虛假稅控機窩點、網絡,整治物流、車站、碼頭、城市廣場等虛假發票集散地和使用虛假發票比較頻繁的娛樂性經營場所。
(二)打擊虛開發票的違法犯罪行為。重點打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貨物運輸業專用發票、農產品收購發票和其他發票進行偷逃稅款的違法犯罪行為。對專門從事虛開發票的犯罪團伙要深挖嚴打,堅決遏制蔓延趨勢。對不法分子利用手機短信、互聯網、郵遞、街頭廣告等方式大肆傳播虛開發票違法信息的行為,要堅決阻截查處。要打掉一批專門從事發票違法信息傳播的犯罪團伙。
(三)嚴肅查處購買、使用非法、虛假發票行為。要從嚴從重查處非法發票、虛假發票的買方市場,以案件易發、頻發的行業和個人為查處重點,加大對購買、使用虛開發票、非法代開發票及其他虛假發票進行虛抵稅款、虛列成本、隱匿收入和所得偷逃稅款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各種發票列支都要責任到人,對部分行政部門、機關團體、軍隊等單位和個人使用非法發票及虛假發票進行財務造假、虛報冒領、濫發獎金、貪污賄賂、私設“小金庫”等現象,要依法按貪污公款、侵吞國家財產從嚴懲處,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行政、刑事責任,還要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財會人員的相應責任。
(四)加強對發票的日常監管。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87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5號)的規定,充分履行職責,完善發票管理制度機制,強化對發票印制、領購、開具、保管、檢查等環節的管理,強化對發票印制廠家使用的防偽用品和發票監制章保管,以及發票的印制、保管、發送等環節的監督。嚴格納稅人發票領購和使用環節管理,保證發票的使用和流向依法、規范、有序。
(五)規范財務和現金管理。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嚴控“三公”經費,加大預算單位公務卡推廣使用力度。強化監管措施,嚴格控制現金交易,鼓勵轉賬支付。納稅人應按規定保存銀行轉賬憑證,稅務機關應加強對發票記載內容真實性的核對。對于大量使用現金的納稅人,稅務機關要加大稅務檢查的頻度和力度。
(六)加大打擊和曝光力度。要選擇一些影響大、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進行通報曝光,在社會各層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要加大報道力度,宣傳虛假發票的危害性。通過向廣大納稅人發放發票知識宣傳材料、制作提示牌等方式,提高群眾依法取得發票、使用發票以及識別假發票的意識。對外公布檢舉電話號碼、檢舉獎勵辦法,鼓勵群眾對制售假發票和非法代開發票進行檢舉,進一步擴大整治發票違法犯罪活動的社會效果。
三、完善工作機制,深化源頭治理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履行職責,細化責任分工,完善工作考核,強化地區、部門協調配合和整體聯動,形成打擊整治合力。
(二)強化日常監管。各級、各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實現稅源信息的快速交換和部門共享。稅務機關要加強稅收風險預警管理,財政部門要牽頭建立稅收保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經費支持保障,并與審計部門一起加強對財稅返還政策的監督。各有關部門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要及時移交公安、司法、紀檢等部門依法依規查處。
(三)完善管理制度。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分析虛開發票偷騙稅違法行為特點及成因,抓住關鍵環節和主要問題,將防范風險、規范管理與促進發展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杜絕各種虛開發票的違法犯罪活動。稅務機關要研究制定規范發票管理、注銷稅務登記等具體辦法,加強代開發票的管理,嚴格審核納稅人代開發票提交資料的真實性。財政部門要進一步規范財稅返還等政策措施。
(四)健全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長效協作機制,定期召開會議,形成政府牽頭、稅警主導、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警稅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定期就案件查處工作交換信息,針對涉票涉稅犯罪出現的新問題,研究制定有效打擊措施,提高警稅協作的質量和效率。建立軍地協調機制,省軍區在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虛假發票線索,要及時移交稅務等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五)加強宣傳教育。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宣傳教育工作在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要廣泛普及發票使用管理知識、宣傳發票整治工作成果,引導全社會正確規范使用發票,自覺抵制虛假發票,為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探索建立涉稅違法“黑名單”制度,定期公布虛開發票偷騙稅重大涉稅違法案件,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附件:全省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相關單位和部門職責 下載:rar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