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6日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推出了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創新舉措,整合長江沿線12省(市)納稅服務資源,打破地域管理壁壘,開展跨區域多層次稅收協作,建成了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綜合便民辦稅平臺——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一網運作,統一辦理,為長江沿線納稅人提供更高層次的便民辦稅服務,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2014年,國務院專門下發《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開發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稅務總局深入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多次召開座談會研究江蘇、浙江、上海、寧波、安徽、江西、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等沿長江12省(市)的稅收征管協同和服務創新,加強統籌,科學謀劃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稅收工作,于2015年2月,正式提出按照“一個窗口、兩區運作、統分結合、協同服務”的工作思路,實現區域合作共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一個窗口是指長江經濟帶稅務機關依托互聯網建設統一的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兩區運作,即根據長江經濟帶各省份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及稅收征管、納稅服務水平差異,劃分為“泛長三角”區(江浙滬甬皖贛)與“長江中上游”區(川渝湘鄂黔滇),分區實現稅收管理和服務“四互助”。統分結合,即在分兩個區域運作的基礎上,實現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與管理“四統一”。協同服務,則是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協同推進信息共享和國稅、地稅局協作。
作為稅務部門“一個窗口、兩區運作、統分結合、協同服務”總體推進戰略的重要基礎,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依托現代互聯網技術,打破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有效整合沿江各省(市)納稅服務資源,通過促進多層次、寬領域、跨區域、多形式的稅收工作協同配合,為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促進區域內要素合理流動、產業分工協作提供了重要平臺支撐。沿江省(市)的納稅人只要輕點鼠標,即可將稅收資訊、稅務登記、資格認定、信用等級等信息盡收眼底,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跨區域電子繳稅,再也不用東奔西跑,省時省力又省心。
納稅人切身感受到了稅收服務之窗帶來的便利。陳先生在上海從事中藥材貿易,經常從長江沿線省份采購中藥材發往海外,因為交易額較大,又無法鑒別跨區域發票的真偽,總是擔心收到假發票。聽說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開通了,他立即進入網上辦稅服務廳,輸入剛收到的從四川采購杜仲的20萬元發票的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結果竟然“查詢無此發票”。幸好尚未確認收貨,經過與四川供應商溝通聯系,陳先生收到了新的真發票,沒有造成任何損失。“現在有了這個稅收服務之窗,能夠鑒別外省的發票真偽,我們生意做得更放心了。”陳先生感激地說。
這還只是稅收服務之窗的一項功能。稅務總局征管和科技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稅收服務之窗已實現三大功能:一是辦稅服務一體化。納稅人打開窗口,即可鏈接登錄到長江經濟帶各地網上辦稅系統,享受網上涉稅事項辦理、申報繳稅等便民辦稅服務。二是宣傳發布一窗展。稅收服務之窗定期發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相關的政策解讀、稅收宣傳、辦稅服務內容,實現溝通互動零距離。目前,江蘇國稅等沿江多地稅務部門正努力為當地納稅人量身定制“長江經濟帶稅收政策套餐”。三是社會公開一站通。稅收服務之窗上公開共享沿江各地稅務登記、資格認定、納稅信用等級、是否欠稅等信息,為促進長江經濟帶跨區域征信網絡體系建設構筑起重要的信息樞紐。
有了這些功能,納稅人不僅可以方便地查詢跨區域發票真偽,更能通過共享的納稅信息了解從未謀面的互聯網商家的情況,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武漢市有家企業在網上與上海某私營企業達成協議,但由于不知道對方信用如何,在簽訂供貨合同前,一直忐忑不安。企業會計找到洪山區國稅局法規科副科長譚程昌,請他幫忙想想辦法,看上海市稅務部門有沒有朋友幫忙問問。
“哪有那么麻煩,到網上查查納稅信用不就得了?”譚程昌教企業會計登錄“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在上海市稅務局“個人納稅信息查詢”欄目很快就查到了對方的納稅信用情況。“誠信納稅的人是可信的,這下可以安心簽合同了!”企業會計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其實不只是譚程昌,最近很多稅務干部和納稅人都成了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的常客,這種跨區域的納稅服務和管理模式正悄悄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開啟了長江經濟帶稅收發展的新時代。
稅務總局征管和科技發展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稅務總局將推動長江沿線省(市)稅務部門,實施好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一系列跨區域稅收服務與管理舉措,進一步整合各地納稅服務資源,建立健全區域間互動合作機制,將長江經濟帶稅收服務之窗打造成融合長江沿線12省(市)辦稅功能的綜合辦稅平臺,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