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山市國家稅務局港口稅務分局關于2010年度準備或提交企業同期資料的通知 |
發布時間:2011/11/21 來源: 閱讀次數:635 |
|
中山市國家稅務局港口稅務分局關于2010年度準備或提交企業同期資料的通知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國稅發[2009]2號)的相關規定,結合日常同期資料的審核中所發現的問題,對企業2010年度準備或提交的同期資料補充要求如下:一、同期資料的準備或報送范圍針對單一功能虧損的“三資企業”,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強化跨境關聯交易監控和調查的通知》(國稅函[2009]363號)之規定,均應在虧損發生年度準備同期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并于次年6月20日之前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但考慮到企業準備同期資料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如果聘請中介機構通常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因此對于當年關聯銷售收入低于3000萬元的(含本數)企業,企業可暫時填寫《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待我分局核實后再決定是否要求企業準備并報送同期資料;超過該標準的企業,如果沒有足夠依據證明其不屬于單一功能虧損企業,則一律要求其出具同期資料。其他需準備或報送同期資料的企業仍按照《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國稅發[2009]2號)第十五條的相關規定執行。二、同期資料披露內容的補充要求有關同期資料披露內容的要求,請參照附件《2010年度有關企業同期資料的補充要求》。如果企業聘請中介協助出具同期資料,請將有關要求轉告中介機構。三、同期資料準備及報送問題對于當年關聯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且未在六月二十日前提交同期資料的單一功能虧損企業,或者未在稅務機關要求之日起20日內提交同期資料的其它需準備同期資料的企業,如果企業不能做出合理解釋,分局將按照《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罰。中山市國家稅務局港口稅務分局 2011年3月8日附件2010年度有關企業同期資料的補充要求需準備或提交同期資料的企業、各中介機構:我局在2010年國家稅務總局布置的同期資料檢查以及日常審核中發現企業同期資料存在一定的問題,現將相關問題列示如下。同時,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國稅發[2009]2號,以下簡稱2號文)的相關規定,并結合這部分問題,我局對企業2010年度準備或提交的同期資料提出以下補充要求。望相關企業和中介機構引起重視,并按要求出具同期資料。一、2008、2009年度企業同期資料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大部分同期資料對企業所屬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及股權架構披露不完整,僅僅列示直接控股公司及發生關聯交易的兄弟企業,未層層列示各級控股股東直至最終控制方以及未列示沒有發生關聯交易的兄弟企業。(二)沒有按照2號文第十四條第(一)項第3目的要求披露與企業發生交易的關聯方信息,披露內容過于簡單。(三)只提供了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圖,但對各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職責范圍未作描述。(四)對于企業及其關聯方在關聯交易中執行的功能、承擔的風險描述過于簡單,特別對于研發與營銷兩項功能,沒有作出深入具體的分析,缺乏事實和數據支持。例如承擔營銷功能的關聯方是誰?企業內由哪個部門、由什么人負責該項工作?在哪里從事相關工作?每年發生的銷售費用有多少,銷售費用的具體項目及金額等。(五)絕大部分同期資料未按要求提供企業集團合并財務報表,有提供集團合并財務數據的大多是集團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狀態的企業。(六)在填寫《企業年度關聯交易財務狀況分析表》時,對企業關聯交易及非關聯交易的成本、費用等劃分方法及合理性未進行說明。(七)大部分同期資料未披露企業與其關聯方在關聯交易中實際的定價方法及核算過程,而且沒有對企業在實際交易中是否按照其預先設定的方法進行交易進行分析。具體說就是進料加工的進口料件價格如何確定?境外關聯方從第三方購進材料以后按照什么定價方法銷售給境內關聯方?考慮了哪些定價因素?是平價、降價還是溢價出售材料?溢降價的比例是多少?出口價格是如何確定?按照什么方法計算出口價格?考慮了哪些定價因素?有沒有考慮到境內工廠所應保留的利潤水平?境外關聯方再銷售給第三方時保留在境外的利潤水平如何?境內外關聯方在整個交易中如何分配利潤水平?企業所確定的定價政策是否真正有效執行?大部分同期資料對這些內容都沒有提及或者只是籠統描述兩句。(八)可比性分析過于簡單,幾乎所有同期資料都只對完全成本加成率進行比較和列示,至于被測試企業與可比企業的銷管費用比例、研發費用比例根本沒有列示。(九)可比企業的選取不合理。對于一些完全成本加成率極低(如-10%以下)的可比企業,后經我們查找發生該可比企業的持續經營條件已發生改變,網上已公告有關重組方案,但同期資料中仍以該戶企業作為可比企業,實際已不具備可比性。(十)對于被測試企業的完全成本加成率低于可比企業利潤率區間中位值的,同期資料中必然會進行特殊性因素調整,使其達到中位值以上水平,并且認為被測試企業不存在轉讓定價問題。2008、2009年度沒有一戶企業在同期資料中承認自身存在轉讓定價問題。對于特殊性因素調整,沒有一份報告提供證據證明這些調整是被測試企業獨有的特殊性因素,而已選取的可比企業不具備同類的調整因素,不需對可比企業進行類似的調整。例如以開工不足作為特殊性因素調整,就要分析可比企業是否也存在開工不足問題,否則我們認為這些特殊性因素調整說理不充分。(十一)部分企業2008、2009年報告很多內容完全一致,未反應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功能風險的年度變化情況,并且基本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而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另外,同一集團企業間的同期資料甚至會出現企業名稱用成另一間關聯企業的情況,可見同期資料出具比較馬虎。二、2010年度同期資料補充要求(一)組織結構1、同期資料中必須披露企業完整的組織結構及股權架構,直至最終控制方。2、要按照2號文第十四條第(一)項第3目的要求事項披露與企業發生交易的關聯方完整具體信息。(二)生產經營情況1、產品特征要說明清楚,包括生產過程。如果是代工產品,說明產品的品牌、檔次等詳細內容。2、必須按照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圖,如實反映企業各部門所承擔的功能及風險。3、按照《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內容進行功能風險分析要進行實地調查,要以事實和數據作為證據支持有關結論,不能只做簡單描述。4、必須按要求提供企業集團合并財務報表。(三)關聯交易情況1、必須提供關聯交易定價政策,披露企業實際的定價方法及核算過程,并分析企業在實際交易中是否按照其預先設定的方法進行交易,如果不是,需要作出合理解釋。2、關聯交易的業務流程要具體詳細,分別用圖表及文字進行說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要寫清楚。3、必須按要求劃分關聯交易及非關聯交易的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情況,不能直接劃分的,需按照合理比例劃分,并必須說明該劃分比例的理由。(四)可比性分析1、必須將企業的主要因素與可比企業進行列表比較,例如可比企業的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占收入比例,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等。2、選取的可比企業要列示近三年的利潤水平,不能只單獨列一年數據。如果連續三年虧損,不能作為可比企業。(五)轉讓定價方法的選擇和使用1、在對企業轉讓定價方法進行特殊因素調整時,必須在同期資料中提供證據證明已選取的可比企業不需進行類似的調整。否則對應的調整無法視為企業獨有的特殊性因素,稅務機關將不會認可該種調整。2、將企業實際利潤水平與同期資料中最終確定選取的可比企業利潤水平進行比較,作出企業在關聯交易定價中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判斷。在按照合理的特殊性因素調整后,選取的指標低于可比中位值即為定價不合理,原則上應按照不低于中位值進行調整。對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同期資料,稅務機關有權要求企業重新出具。另外,企業需要求為其出具同期資料的中介機構在同期資料上注明該中介機構的名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