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官員學者爭議提高個稅起征點 如何改革引分歧 |
發布時間:2011/11/22 來源: 閱讀次數:830 |
|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到底該不該調高?該怎么調?政策部門官員和學者之間的意見,似乎出現了分歧。3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社部正在配合財政部等部門研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減輕普通勞動者的稅務負擔。提高起征點有爭議楊志明的理由是,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情況是,高收入階層都遠遠超過了起征點,而中低收入階層大量在這個起征線附近,“我們提高個稅起征點后,可以減輕大量普通勞動者的稅務負擔。”“的確有大量中低收入階層在起征點附近。”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數據顯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群占個稅征收對象的51.5%左右,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群為48%多,而起征點在2000元基礎上每提高500元,應納稅人群減少10%左右。但劉桓強調:“單純提高個稅起征點,必然是高收入階層得到的好處更多。”這一觀點與國家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的說法不謀而合。賈康指出,把起征點再提到2000元以上,對大多數工薪階層沒有影響,中低收入階層只能降低很少的稅負,但高收入者每月則可少繳幾百元到幾千元的個稅。個稅改革怎么改?九三學社中央認為,去年居民收入數據“被增長”的爭議背后,折射出的是收入增長不均的事實,“公眾關注的不僅是‘被增長’的原因,更是盡快縮小貧富差距的行動。”他們指出,我國工薪階層目前的個稅比重達50%,而美國10%的最高收入者繳納的個稅占總額的80%以上。那么個稅改革如何助力收入分配改革?九三學社中央表示,應該加大稅收“提低、控高”的調節力度。賈康也指出,與結構性減稅相對應的是“結構性增稅”,“個稅如果能夠得到配套改革,在低收入階層體現為減稅,在高收入階層則體現為增稅。”“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呼聲的確代表了許多勞動者的訴求。”劉桓表示,個稅改革目標肯定是減輕普通勞動者的稅負、增加他們的收入,核心是通過什么渠道和方式來實現,“到底是起征點還是稅率?”他指出,目前的個稅改革方向是綜合改革,即從完全分類征收,走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征收方式;在稅率設計上,則是將分級進一步簡化。賈康也認為,稅率設計可從九級超額累進變為四級或五級超額累進,那么納稅人收入最低端可明顯降低稅負,同時以最低稅率覆蓋中等收入人群,而高收入人群名義稅負不降低,其他綜合超額累計使其實際稅負提升,而且高收入階層也有此承受能力。部分地區可先行試點九三學社中央還建議,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調整個稅起征點、超額累進稅率和層級。劉桓也認為,人大可在統一立法的基礎上,給各個地方一定的個稅稅率授權范圍,“必須把各地不同的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綜合考慮進來,才能做到稅法整體上的公平和稅制的科學。”而今年年內有望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納入了個稅改革,并考慮以家庭為個稅征收主體,個人所得稅按照綜合征收,以此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但賈康認為,以家庭為單位來征收個稅,還存在管理上的障礙。“在全國實施還有難度,”劉桓說,主要困難在于家庭申報過程中,對其真實贍養負擔的甄別上,以及戶籍管理的信息支持上,另外申報人的道德規范也是一個障礙。不過劉桓認為可以逐漸改革,目前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可以采取家庭扣除的方式。如在沿海較發達地區,可進行家庭個稅申報試點,而且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地所繳個稅數額占到了總額的近一半,在這些地區可獲取全國推行的經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