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準,自2013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這一政策的核心是,持股一年以上者,可享受稅收減免50%。 股息紅利稅差別化征收,是培育市場價值投資的一環,也為日后養老金等入市的稅收優惠鋪平道路。著力培育長期投資者,著力培育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意識, 不能以市場短期漲跌看待這一政策,短期來看,這一政策不會對市場產生多大的作用;從長期來看,差別稅收政策作為培育價值投資者的基礎政策,應該出臺。 A股市場尚未養成回報投資者文化,不計入配股增發等方式,現金分紅少得可憐,且分配極不均衡,厚此薄彼觸目皆是。有媒體測算,1990年至今,國內A股累計融資4.3萬億元,但個人投資者所分享的紅利最高不過0.54萬億元,現金分紅總額占融資總額的比率不足13%。另據Wind數據,近五年上市公司共從A股市場中獲得了3.22萬億元的融資(包括IPO和再融資)。這些資本金,與2005年時的A股上市公司總資產完全相當,可再造擁有1665家上市公司的A股。期間994家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與IPO融資額之比,超過銀行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6.31%的有500家,有5家上市公司的分紅融資比例低于1%,還有94家尚未進行現金分紅。現金分紅的公司沒有溢價,不分紅的中小公司借助游資大炒特炒獲得差價,這樣的賭博文化可以休矣。 此次新政有助于抬高大公司的估值。根據網易財經去年11月的統計,10年來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被大型金融類公司和央企占據,工行2006年A股上市以來共現金分紅2258.85億元,分紅總額占幾年來凈利潤比例達到36%。各大銀行、兩桶油、寶鋼等企業位居分紅榜前列。 這些公司現金紅利有個最大的特點,不公平。 過于厚待大股東,這些股東持股成本低,紅利厚,小非解禁期結束還可享受稅收優惠。林義相先生尖銳指出,2010年度所有A股公司累計分紅中,70%以上分給了“大小非”、公司高管等大股東,分到散戶頭上的不到30%。為四大行撐腰的匯金公司是紅利的最大受益者,2011年年報顯示,四大行利潤分配相當闊綽:工商銀行每10股派2.03元,建設銀行每10股派2.365元,中國銀行每10股派1.55元,農業銀行是每10股派1.315元,依各大行一季報計算,匯金將累計獲得分紅約1053.07億元。 在上市之初急于求成,過于厚待境外投資者,兩桶油是最典型的案例,到今年年中,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僅29億美元,但給境外投資者的分紅累計卻高達119億美元,約800億元人民幣,分紅超過融資額度的4倍。 最悲催的是境內普通投資者,相比大小非與境外股東,他們以最高的成本購入股票,其分紅遠遠覆蓋不了成本,如果高位上購買中石油,最樂觀的估計,靠分紅幾十年內無法解套,股票市場這樣定價扭曲的恐龍型超大上市公司越多,分紅式的價值投資也就越渺茫。A股市場因此進入精神分裂期,一方面股息紅利稅收優惠、估值與價值投資的橄欖枝都伸向大型公司,但這些公司過大、價格并不便宜。普通投資者該何去何從? 從收益看,如果投資者可以獲得相對安全又有穩定分紅公司的股票,是一大幸事,香港市民對于匯豐曾經情有獨衷理由就在于此。如果中小公司普遍通過炒作概念、股價異動獲得差價,其收益遠遠大于分紅,將會摧毀鼓勵分紅的理性投資文化,如果一個月內就可以獲得20%的收益,誰會為了5%的稅收優惠去長期投資?再說,在大宗交易平臺上可以通過機構、公司交易,規避個人稅收,辦法層出不窮。說到底,打擊內幕交易、制止股價異動背后的黑幕、建立正確的定價體系,讓炒作者因為高風險得不償失,進而追求有信用的上市公司的長期回報率,才是鼓勵理性投資的根本。 股息紅利差別化征收違反市場的指責不成立,即使在美國,養老金入市等也享受差別收稅,而我國香港地區剛剛通過的房地產新政就以持有時間來區別稅收,這是市場化的常態,沒什么可以大聲叫嚷的。 必須指出,差異化稅收只是中國股市體制問題中的一個小變量,改,總比不改好,但在其他變量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前提下,最好不要抱太大指望,以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