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看似毫無關聯的136家“正常”經營企業的背后,暗藏一系列“不正常”舉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4430份,對外虛開發票3137份,涉案金額3.1億元,虛開足跡遍及全國9省市。武漢市國稅局借助預警系統,及時精準定位疑點企業,聯手警方迅速出擊,攔截并搗毀了這一尚在“經營”中的虛開團伙。
近日,武漢市國稅局與武漢市公安局聯合發布:歷時5個月,投入100余名稅警之力查辦的武漢“12·08”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告破。稅警聯手抓捕11名犯罪嫌疑人,徹底搗毀了這一橫跨安徽、湖北、重慶和上海等省市的發票虛開犯罪集團。
系統預警:快速定位疑點企業
“如果不是我局開發的增值稅發票快速預警處理系統,在海量企業涉稅數據中快速定位、提取疑點,虛開團伙肯定不會這么早就現出原形。如果他們逃之夭夭后才發現問題,不僅追逃將異常困難,還會給國家稅款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武漢市國稅局局長姜鋒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這是湖北省首次利用大數據成功攔截并搗毀尚在“經營”中的虛開團伙。
2015年11月4日,增值稅發票快速預警處理系統發出自動預警,提示以武漢益春堂中藥材公司為首的6戶企業存在異常信息。這6戶企業無購進農產品貨物發票,卻按13%的稅率申報抵扣,對外全部頂額開具稅率為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6戶企業均在2015年7月、8月成立,購銷貨物品名不符合邏輯對應關系。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或會計人員存在交叉任職現象。
“正常的生產型企業,在成本中一定會有水電、能耗及固定資產等可以抵扣,而根據預警處理系統提醒,這6戶一直處于‘正常’經營的企業卻完全沒有這方面信息,再結合其他疑點,我們覺得存在團伙虛開行為的可能性很大。”武漢市國稅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副處長張學東說。
事不宜遲!接到貨物和勞務稅處提供的疑點信息后,武漢市國稅局稽查局立即啟動重大涉稅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暗中調查6戶企業的注冊地址等情況。稽查人員發現,6戶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注冊地址等全部虛假,對外開具的發票大部分開給了江西的2家醫藥企業。稽查人員初步斷定,6戶企業為“空殼”公司,并且,彼此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視頻追蹤:鎖定犯罪嫌疑人
6戶企業的背后操縱者是誰?實際法定代表人是誰?具體辦稅人員又是誰?由于前期獲取的信息大部分是虛假的,稽查人員難以鎖定涉案人員。
2015年12月,武漢市國稅局稽查局和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立專案領導小組,根據涉案企業僅有的幾次到辦稅服務廳領用發票的時間、地點等信息,調取視頻資料,尋找蛛絲馬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天2夜的視頻查看,辦案人員終于發現了一個模糊的身影。通過公安警務查詢平臺和互聯網等渠道多方搜尋信息后,這個模糊的身影逐漸清晰——趙某川,部分涉案企業的代賬會計,近期與安徽阜陽等地人員聯系頻繁。
根據這些聯系人的信息和農產品、中藥材及財務人員交叉任職等關鍵信息,辦案人員通過預警處理系統特征信息比對庫比對后,最終鎖定21戶企業存在虛開嫌疑,屬團伙作案。
2015年12月9日,趙某川在電話中與其中一名男子約好,一起到武漢市青山區國稅局領取發票。機會難得!辦案人員提前布控,安排稽查人員坐在窗口直接接待趙本人,幾名技偵人員裝扮成稅務人員,在一旁拍攝視頻。
“這名男子反偵察意識很強。他把車停在距離青山區國稅局2公里外的地方,步行過來。并且,他沒有直接到窗口,而是圍著大樓前前后后轉了幾圈才進來。在窗口辦理領票手續時,他一直用手遮擋臉部。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從別的角度拍到了他的樣子。”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劉警官回憶說。
隨后,辦案人員跟蹤該男子,記錄下他的車牌號碼。有了這些關鍵信息,該男子真實身份終于曝光——龔某成,團伙“大老板”的“馬仔”。
處心積慮:一人注冊136家公司
辦案人員順藤摸瓜,團伙實際操縱人計某杰、薄某標等案件關鍵人物逐漸浮出水面。這個跨省虛開團伙的作案網絡也隨之清晰:計某杰作為整個團伙的核心,通過購買他人身份信息,在武漢青山、東湖、武昌、江岸和新洲等9個區瘋狂注冊公司。這些公司主要以“經營”藥材、醫療器械等為主,實際并無真實業務往來,僅通過虛假申報農產品銷售發票獲得抵扣,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取高額手續費盈利。
“計某杰確實是處心積慮!他一共在武漢注冊了136家公司,但并不同時啟用,而是先啟用一批,計劃對外虛開1個月~3個月后注銷或走逃,再啟用另外一批,以免引起稅務機關的懷疑。”武漢市國稅局稽查局局長周光春說,“雖然計某杰計劃周全,但預警處理系統快人一步,在他還沒有來得及注銷之前,就鎖定了這些公司信息。”
集中抓捕:與嫌犯驚險過招
經過前期調查,案情清晰,犯罪嫌疑人也已全部鎖定。今年4月21日,武漢市國稅局稽查人員與公安經偵特警一道,分成7個抓捕小組,在安徽阜陽、界首、太和以及武漢市內,實施集中抓捕行動。
“這次調查過程中,我們并沒有驚動涉案人員,他們仍在繼續‘經營’,所以抓捕行動必須‘快、準、狠’。否則,一旦打草驚蛇,后面的抓捕行動將很難繼續。”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陳隊長說。
“我們接近40個小時沒有睡覺,死死咬定犯罪嫌疑人,終于抓到了人。”武漢市國稅局稽查局的“老稽查”鮑江平回憶道。
抓捕過程中,武漢市國稅局稽查局女稽查人員李秋蓮挺身而出,獨自跟蹤一名嫌疑人。“有幾次與嫌犯擦肩和對視,心都要跳出來了!我不是怕犯罪嫌疑人威脅我的人身安全,我就是怕被發現,跟丟了人!”李秋蓮說,雖然當時的情況危險萬分,但她的腦子里只有“抓人”兩個字。
7個抓捕小組成員分頭行動,與犯罪嫌疑人驚險過招。短短2天時間內,他們抓獲11名犯罪嫌疑人,當場收繳作案用交通工具寶馬轎車1輛,手機30余部,電腦、筆記本15臺,銀行卡120余張,各類印章600余枚,空白增值稅專用發票300余份,稅控盤109個。
據計某杰交代,他利用大量身份信息注冊的136家公司,有74家尚在潛伏期,未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29家領取了775份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沒來得及對外開具。33家領取的3655份增值稅專用發票中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3137份,涉案金額3.1億元,稅額5270萬元。同時,虛假填列農產品銷售發票抵扣稅款4928萬元。
稽查人員告訴記者,趙某川等代賬會計完全了解虛開的內幕,他們每向外開具一筆發票,就可收取500元~1000元的手續費,一年下來有10多萬元的收入。高額的利潤,最終誘使這些會計人員知法犯法、鋌而走險。而迎接計某杰、趙某川等人的,是法律的嚴懲。
稅案點評發揮大數據的威力
武漢市國稅局局長姜鋒
“12·08”案件中,武漢市國稅局充分利用自行開發的增值稅發票快速預警處理系統,提取海量納稅人涉稅信息,由電腦自行比對、篩查,快速預警進項稅額全部為農產品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頂額開具、法定代表人和辦稅人員交叉等疑點,及時、精準地篩選出了疑點企業。
大數據的應用,讓這起精心策劃的虛開陰謀提早暴露,讓稅務機關得以提前布局,在不法分子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暗中調查,迅速掌握虛開證據并實施有效抓捕,最終一舉搗毀整個虛開團伙。本案開創了打擊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案件的新路子,破解了過去虛開案件難以收集證據、難以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困局”。
稅務稽查工作必須與大數據深度融合。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樹立大數據理念,深化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的數據應用。武漢市國稅局將不斷提升增值稅發票快速預警處理系統的數據全面性、比對有效性和預警及時性,讓其成為增值稅后續管理,特別是打擊虛開犯罪行為的“千里眼”和“照妖鏡”。
打擊犯罪必須加強稅警協作。本案能實現快速偵破,離不開公安機關先進的經偵技能和周密的安排部署。今后,武漢市國稅局將繼續加強與公安部門的緊密配合,固化聯絡機制,加快推進落實公安派駐制度,進一步提高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的行動力和威懾力,實現打擊“快、準、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