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涉案總價稅合計318.08億元,涉及21省36市372戶企業。江蘇省徐州市國稅局與警方聯手,將3個利用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涉嫌犯罪團伙連鍋端掉。
一克黃金,降價幾毛錢,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可江蘇省徐州市國稅局的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玩的花樣,正是從這幾毛錢開始,直至犯下涉案金額高達300多億元的黃金票案。近日,記者來到徐州市國稅局,了解了該案破獲始末。
篩選分析發現7家雷同公司
“2014年8月,我們開展了為期兩個月打擊虛開專項整治行動,由此牽出了這一起大案。”時任徐州市國稅局局長劉曉東告訴記者。據他回憶,當時選案人員設計了內嵌14個選案指標的黃金票案選案模型,經過江蘇國稅數據情報綜合管理平臺分析篩選,發現徐州仟京貿易公司、江蘇寶財物資貿易公司等7家公司存在“銷售對象均非黃金使用單位、銷項離散度大、進銷項不符、發票領用量與開票金額過大、存貨周轉率畸高”等疑點,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9851份,金額29.89億元,稅額5.08億元,價稅合計34.97億元。7家公司成立時間、注冊地址和經營范圍均雷同,該局初步判定應為團伙作案。
案情重大!該局商請徐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提前介入。2014年9月22日,稅警聯合專案組成立,“9·22”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的偵查大幕就此拉開。
找準切入點破解虛假信息
“我們當即對嫌疑企業展開初查,沒想到,卻碰了個釘子。”參與案件調查的一位稽查人員回憶說。原來,稽查人員查詢涉嫌企業法定代表人和投資人信息后,發現其均為來自河北、山西和黑龍江等地的異地人員。警方初查發現,這些人并沒有到徐州的出行記錄,說明嫌疑企業各類注冊信息和人員登記信息均為虛假信息。這些人反偵察能力較強,如果貿然出擊,犯罪嫌疑人很可能聞風而逃,如何找準切入點成為偵破該案的關鍵點。
發票流可通過稅收數據情報平臺查詢,這僅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貨物流檢查難以形成強有力的證據。人員流和信息流均難以挖掘有價值線索。對發票案件犯罪鏈條中“發票流、貨物流、資金流、人員流和信息流”5個要素一一考量后,專案組果斷選擇了資金流作為切入點。“資金流能夠反映資金收付人員的真實身份、交易明細、資金規模和人員關系架構等多層次信息,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指向性。”一位專案組人員解釋道。
這位專案組人員表示,“9·22”專案具有涉案資金賬戶多、時間跨度大、地區跨度廣三個顯著特點,傳統點對點查詢方式顯然無法適應查辦要求。為此,專案組向上級及時匯報案情,在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江蘇省國稅局稽查局和江蘇省公安廳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統籌協調下,獲取了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中心提供的4輪次詳盡涉案資金賬戶及交易記錄信息。其中,資金交易賬戶達2077個,資金交易的總量達4163億元,資金交易條數達17.89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