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寶錢包里向“母親水窖”捐獻一塊錢,和娛樂明星給“瓷娃娃”捐贈百萬的愛心是相同的。丹頓在《地獄》中說:同情心是世界通用語言。
或許你有過捐贈行為,或許你沒有。這些都沒關系,小編想說的是:你有捐贈的能力。
國家早已出臺政策支持個人募捐行為。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超過個稅起征點3500元,那么
如果你選擇將“應納稅所得額”30%捐獻給公益組織,那么國家將減免這30%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征收。
也就是說,其實你可以選擇你上繳“應納稅所得額”中的30%捐獻給你想幫扶的對象。或者是自閉癥的孩子,或者是貧困母親,或者是山區兒童一份免費午餐。捐獻不同于納稅,對于這30%的捐獻,雖然你并沒有捐獻義務,但你有捐獻的權利。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備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
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準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四條 稅法第六條第二款所說的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的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
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以月薪10000元為例:
募捐的話……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1-30%)*稅率-速算扣除數
(10000-3500)(1-30%)*20%-555=355
如果不募捐的話……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10000-3500)*20%-555=745
745-355=390
那么就是說,這個月如果你捐獻390元給公益機構,國家將免除你當月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百分之三十(390元),你拿到手的實際工資將沒有任何變化。
如果你的捐獻超過了390元,比如你捐獻了400元,那么你到手工資將少10元。但如果你捐贈少于390,你的實際到手工資還是沒有任何變化。你決定了你所繳納的稅款給你特定關注的人群使用。
這390元你可以捐獻給你想幫助的群體。只需要公益組織回執你一張“公益捐贈收據”交給你公司財務部門即可。
Tips:
1,捐獻前確認該公益組織具有開具免稅收據或證明的權利(有資格的非常多,不要擔心);
2,確定好財務的申報稅款的時間之前交給財務;
3,當月捐贈收據當月減免,不要過期啦!
4,請記住如上公式計算,多不退少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