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市國稅局第二稽查局在分析征管數據時,發現Y房地產公司費用指標畸高。檢查人員通過縝密調查,查實該企業違規列支財務費用,減少應納稅所得額8000多萬元。該局依法對該企業作出調增應納稅所得額8279萬元,補繳稅款787萬元并加收滯納金195萬元的處理決定。
房企賬目現巨額財務費
檢查人員在對Y房地產開發公司近幾年涉稅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該企業雖然僅開發了一個房地產項目,但這個項目交通便利,并且位于重點學區,是一個業內的明星樓盤。檢查人員發現,雖然該項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售罄,但項目售罄年度該公司財務費用高達上千萬元,這些財務費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匯兌凈損失、相關手續費等多個項目。
經過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仔細研究,檢查人員發現,該企業以前經營年度的財務費用、資產負債表均顯示企業資金充沛,沒有資金借貸需求。但檢查年度,在開發項目已基本售罄的情況下,企業卻出現了巨額利息支出并因此使財務費用畸高。不缺資金,為何大量舉債產生巨額利息?企業巨額財務費用的背后是否存在問題?
鑒于Y公司賬目疑點突出,檢查人員準備對其實施稅收檢查,并將檢查重點定在企業借款合同、款項用途和利息支出等方面。
檢查人員在向企業財務總監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時得知,該企業在檢查年度從銀行以優惠利率貸款20億元,計劃用于新的房產項目開發,但由于種種原因,新項目還沒有啟動,所以目前企業資金比較充裕。
“資金充?!薄绊椖课磫印薄熬揞~貸款”,間接了解的這三個信息讓檢查人員敏銳地意識到,企業的巨額貸款如果尚未用在新的房產開發項目上,那么出于資金有效利用的考慮,企業極有可能存在將資金轉作他用的情況。
基于此設想,檢查人員查閱了企業的貸款合同和相關賬目,結果顯示,該筆貸款當年到賬16.4億元,應付利息為3922萬元,而同一時期該企業往來明細賬中顯示,曾支付給3家企業同樣數額的資金。
大額賬戶泄露資金流向
按照稅法規定,如果Y公司對外支付的資金是屬于將貸款轉借給3家公司使用,那么其產生的相應財務費用屬于與企業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需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922萬元。因此支出給3家企業的資金的性質,究竟是正常的業務往來款項還是貸款轉借,成為檢查的關鍵。
面對檢查人員的詢問,企業會計人員表示,Y公司作為其全國分公司的總部,存有大量資金,僅注冊資本就高達39億元,企業貸款金額與支付給其他企業的款項金額相近純屬巧合。
在企業查證無果的情況下,為查清企業資金真實流向,檢查人員決定通過外圍調查打開突破口,從銀行獲取相關信息。一般情況下,企業大金額貸款按照合同要求,均應設立單獨的賬戶進行核算。
檢查人員逐一對該企業銀行賬戶數據進行了梳理,并對企業相關賬目信息進行了仔細核查。發現企業的一個大額銀行專項賬戶中的信息顯示,當年曾有16.4億元貸款資金轉賬給了上述3家企業,而這筆貸款利息正是3922萬元。銀行專項賬戶調查的結果,印證了檢查人員的判斷。
蹊蹺的信用證手續費
隨后,檢查人員在對Y公司財務費用賬目的收入和支出進行核實時,又發現了一處問題:該企業在兩年時間內分別列支了S銀行的財務費用1169萬元和1181萬元,該費用的憑據注明為“融資性備用信用證手續費”,并且是美元信用額度。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可以用于融資等用途。該企業并沒有設立美元賬戶,銷售商品房均以人民幣結算,為何卻有美元信用證,并列支相關費用?
當檢查人員就此詢問企業人員時,企業財務人員表示不了解這項業務的具體情況,檢查人員要求其提供相關合同和資料時,財務人員也以找不到為由拒絕提供。
檢查人員分析了企業年度審計報告和機構組成資料,發現Y公司在我國香港地區投資成立了子公司。經過對信用證的辦理方S銀行大連分行進行外圍調查,檢查人員了解到,Y公司辦理的這個信用證在啟用后,可以在我國香港地區獲得8425萬美元信用證額度的融資,而該信用證每年的手續費支出恰為1169萬元和1181萬元。
在掌握證據后,檢查人員約談了Y公司負責人,向其進行了稅法宣傳,要求其如實介紹這筆信用證業務情況。企業負責人最終承認,由于在內地開設信用證手續費低,為方便香港子公司融資,因此Y公司以母公司名義為其子公司開具了信用證,并將手續費在母公司費用中進行了列支。
針對檢查中該企業存在的違規列支貸款利息和信用證手續費,以及無票列支成本等情況,大連市國稅局第二稽查局依法對其作出調增應納稅所得額8279萬元,補稅787萬元并加收滯納金195萬元的處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