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國稅局第二直屬稅務分局副局長孔丹陽:
G20公報中的國際稅收部分,既對G20稅改和BEPS行動計劃作出了高度概括,又為國際稅收的發展畫出了宏偉的藍圖,具有三大方面的顯著標志。第一,標志著國際稅收成為國際經濟治理和政治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第二,標志著公平和現代化的國際稅收體系開始建立。舊的國際稅收體系通過稅收協定對居民管轄權和地域管轄權征稅權的劃分,造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稅收競爭。同時,這種基于法律形式上的稅收分配關系,扭曲了稅收與經濟實質的關系,很難適應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的國際稅收體系是在“稅收與經濟實質相匹配”原則下,基于經濟實質上的稅收分配關系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第三,標志著跨國公司利用稅收籌劃獲得超額稅收利益的時代終結。基于此,跨國集團應將精力更多地放在經營上,而不是稅收籌劃上。資源配置也應從經營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從稅收的角度考慮。
@北京市地稅局國際稅收管理處負責人王秉明:
G20公報呼吁所有尚未承諾采納稅收情報自動交換標準的國家盡快做出承諾,簽署并批準《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提高稅收透明度。此舉有助于增強各國國際稅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跨國經濟活動的透明度,減少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家間稅收征管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形成的稅收管理盲區,對打擊跨國逃避稅,維護稅收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財經大學大企業稅收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巍:
G20公報關于“成立一個旨在開展國際稅收政策設計和研究的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的表述,是中國參與國際稅收規則制定的具體行動,這樣的底氣是建立在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基礎上的。2015年,中國GDP總量占世界GDP總量的15.5%,2013年~2015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約為26%,超過美國。國際稅收研究中心的建立恰逢其時,反映了我國緊緊把握了國際稅收規則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歷史時機,中國不僅僅為世界貢獻“中國制造”,也逐漸開始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德勤中國全國稅務技術中心和稅收政策研究中心合伙人張博:
G20公報中提到的新的國際稅收平臺是今年4月宣告成立的,成員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隨著國際投資日益頻繁,幫助較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提高其自身的稅收管理能力,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這個新的平臺的成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重要成員之一,相信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未來能夠借助這個平臺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西門子(中國)高級稅務經理朱榕:
從G20公報的內容不難預計,深化國際稅收合作,推動稅收情報交換,稅收征管理念與國際接軌,應在未來在對跨國企業監管中占據更大比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期發布的《關于完善關聯申報和同期資料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42號)新增了國別報告合規義務,金稅三期加強了企業數據收集,這些都同上述財稅改革方向一致。相信跨國公司會及時調整內部稅務管理策略,提升各項稅務安排的合規性。
@深圳市思邁特財稅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張學斌:
G20公報在“建設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這一內容中特別強調了八項重大國際稅收事項,其中的首項就是稅收情報交換。稅收情報交換越來越成為各國稅務機關打擊跨境逃避稅的強有力手段。隨著我國簽署的稅收協定不斷增加以及《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在我國的生效執行,我國稅務機關也將會更多地通過稅收情報交換來獲取有關納稅人的跨境資料和情報,以進一步加大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