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代銷商品會計處理及納稅分析 |
發布時間:2011/11/22 來源: 閱讀次數:445 |
|
目前,代銷商品主要有收取手續費、視同買斷及混合銷售三種方式。對于委托方企業而言,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其收入應該于滿足所有條件后確認,因而會計處理簡單明了;而對于受托方而言,其會計及納稅處理因不同的代銷方式呈現很大的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一、收取手續費 在這種方式下,委托方發出商品時,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并未轉移給受托方,通常不應確認銷售商品收入,而應在收到受托方開出的代銷商品清單時確認。受托方應在商品銷售后,按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方法計算確定手續費收入。 [例1]甲企業委托乙企業銷售A商品100件,協議價為100元/件,該商品成本60元/件,增值稅稅率17%。甲企業收到乙企業開來的代銷清單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售價1萬元,增值稅額1700元。乙企業按每件100元銷售給顧客,甲企業按售價的10%支付乙企業手續費時,即向買方開出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A商品售價1萬元,增值稅額1700元,甲企業在收到乙企業交來的代銷清單時,向乙企業開具相同金額的增值稅發票。 (一)會計處理 委托方甲企業及受托方乙企業會計處理分別為: 甲企業會計處理 (1)委托方將貨物交付給受托方時 借:發出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貸:庫存商品 60000 (2)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1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00 貸:發出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4)收到乙公司貨款 借:銀行存款 10700 銷售費用 10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乙企業的會計處理 (5)收到A商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 10000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 (6)實際銷售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11700 貸:應付賬款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1 貸:受托代銷商品 10000 (7)收到甲企業開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甲企業 1700 (8)歸還甲企業貨款并扣除代銷手續費時 借:應付賬款——甲企業 11700 貸:銀行存款 10700 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 1000 (9)計算并確定應交的營業稅 借:其他業務成本 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00 (二)納稅分析 乙企業各項稅費及稅收負擔率計算為: 應納的增值稅=100×100×17%-100×100×17%=0 應納的營業稅=100×100×10%×5%=50(元) 代銷商品所帶來的所得稅負擔=[100×100×10%-50]×25%=237.5(元) 代銷商品獲凈利潤:[100×100×10%-50]-237.5=712.5(元) 代銷商品所獲凈利潤的稅收負擔率=(0+50+237.5)÷712.5×100%=40.35% 二、視同買斷 在這種情況下,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時不確認銷售收入,受托方也不作為購入商品處理。受托方將商品銷售后,按實際的售價確認收入,并向委托方開具代銷清單。委托方按代銷清單確認收入。因此,應就受托方的銷售差價計征增值稅,同時還應就差價這部分手續費征收營業稅。 [例2]甲企業委托乙企業銷售A商品100件,協議價100元/件,該商品成本60元/件,增值稅稅率17%。甲乙協議約定采用視同買斷代銷方式,甲企業收到乙企業開來代銷清單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注明:售價10000元,增值稅額1700元。乙企業實際銷售時開具增值稅發票注明:售價11000元,增值稅為1870元。 (一)會計處理 委托方甲企業及受托方乙企業會計處理分別為: 甲企業會計處理: (1)委托方將貨物交付給受托方時 借:發出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貸:庫存商品 6000 (2)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00 貸:發H{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4)收到乙公司貨款 借:銀行存款 117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乙企業的會計處理 (5)收到A商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 10000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 (6)實際銷售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1287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7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 貸:受托代銷商品 10000 (7)收到甲企業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甲企業 11700 (8)合同協議價將款項付給甲企業時 借:應付賬款 11700 貸:銀行存款 11700 (二)納稅分析 乙企業各項稅費及稅收負擔率計算為: 應納增值稅=110×100×17%-100×100×17%=170(元) 應納營業稅=(110-100)×100×5%=50(元) 代銷商品所帶來的所得稅負擔 =[(110-100)×100-50]×25%=237.5(元) 代銷商品獲凈利潤=[(110-100)×100-50]-237.5=712.5(元) 代銷商品所獲凈利潤稅收負擔率 =(170+50+237.5)÷712.5×100%=64.21% 三、混合代銷 在混合銷售方式下,受托方將代銷商品加價出售,與委托方按協議價結算,另外收取手續費。因此,對受托方來說,應就其實際銷售價格與協議價格之間的差額計征增值稅;還應對其收取的手續費和商品差價征收營業稅。 [例3]將例1、例2相結合,甲企業委托乙企業銷售A商品100件,協議價為100元,件,該商品成本60元,件,增值稅稅率17%,甲企業按售價的5%支付乙企業手續費。甲企業收到乙企業開來的代銷清單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上注明:售價10000元,增值稅額1700元。乙企業實際銷售時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上注明:售價10500元,增值稅為1785元。 (一)會計處理 委托方甲企業及受托方乙企業會計處理分別為: 甲企業的會計處理: (1)委托方將貨物交付給受托方時 借:發出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貸:庫存商品 6000 (2)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00 貸:發出商品(或委托代銷商品) 6000 (4)收到乙公司貨款并支付手續費 借:銀行存款 10700 銷售費用 10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乙企業的會計處理 (5)收到A商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 10000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 (6)實際銷售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12285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85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 貸:受托代銷商品 1000 (7)收到甲企業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應付賬款——甲企業 11700 (8)按合同協議價將款項付給甲企業并收取手續費時 借:應付賬款 11700 貸:銀行存款 11200 其他業務收入 500 (二)納稅分析 各項稅費及稅收負擔率計算如下 應納增值稅=105×100×17%-100×100×17%=85(元) 應納營業稅:[(105-100)×100+100×100×5%]×5%=50(元) 代銷商品所帶來的所得稅負擔=[(105-100)×100+100×100×5%-50]×25%=237.5(元) 代銷商品所獲取的凈利潤=(500+500-50)-237.5=712.5(元) 代銷商品所獲凈利潤的稅收負擔率=(85+50+237.5)÷712.5×100%=52.28% 三種代銷方式下的納稅分析如表1。 可以看出,三者主要區別在于增值稅負擔不同。從稅收角度看,受托方采用收取手續費的代銷方式明顯好于其他兩種代銷方式。因此,對于受托方而言,一般采用收取手續費方式是較好選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