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3月30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布樓市新政,自3月31日起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根據兩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的通知》,將二手房營業稅征免期限由5年改成2年。而在2009年,二手房營業稅征免時限曾由2年改為5年,至今已執行五年有余。此外,央行、住建部和銀監會也聯合下發《關于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 自去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此番五部委同時調整信貸政策和營業稅,可謂“雙管齊下”重拳調控樓市。二手房營業稅免征期限下調,料將令市場受益。但營業稅屬于我國18個稅種之一,調整營業稅調控樓市,是否符合“稅收法定”的要求?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營業稅具有調節經濟的功能,調整營業稅是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但營業稅調整應嚴格按照“稅收法定”原則進行。本次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調整二手房營業稅,雖經國務院批準,但法律程序上有瑕疵。 “稅收法定”原則已被寫入新修訂的《立法法》,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施正文認為,完整的“稅收法定”原則,內涵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稅種的設立和廢止;其次是稅種里包含的稅收要素,包括納稅人、納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等;最后是稅收征收管理。其中,稅收法定的根本內容是稅收要素的法定。 施正文表示,此次調整二手房營業稅征免期限及征收辦法,是對營業稅稅基的調整。而前期的成品油消費稅連續上調,是對消費稅稅率的調整。稅基和稅率是稅收當中最核心的兩個要素,二者的調整都會對納稅人的稅負產生重要影響。“稅收法定不是說只有稅率的調整要人大批準,實際上大部分稅收的調整,不是稅率問題,而都在稅基上。”他表示,“稅率問題很簡單,相對固定,可調整的空間不大。但稅基問題,包括哪些收入可以作為納稅對象,哪些可以扣除等,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也是最容易發生濫權的環節。因此,落實稅收法定最重要的就是計稅依據、納稅對象等調整要依法進行。”
目前,我國營業稅尚未立法,其征收所依據的是1993年頒布的《營業稅暫行條例》。根據暫行條例,營業稅的調整由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進行。“我認為,營業稅調整應該由國務院直接發布,而不應該再次授權給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更嚴格地說,稅基調整應該以修訂《營業稅暫行條例》的方式進行,以保障稅收調整的規范性。”施正文表示。 施正文認為,從長遠來看,應加快營業稅立法,將稅收調整通過法律予以確認,接受人大的審核和監督。在立法過程中,堅持“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的原則和步驟,增強立法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更充分反映民意,也利于更好地實現經濟調控效果。 目前,我國現行18個稅種當中,除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由法律規定征收外,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和房產稅等15個稅種均由國務院制定的有關暫行條例規定征收。日前,黨中央已經審議通過了由全國人大法工委牽頭起草的《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按照《意見》中的路線圖,在2020年之前將全面完成稅收立法,全部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或者廢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