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政策“紙面化”。教育部官網在12月10日正式公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指出,即日起將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其中包括“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這一要求早在12月4日即已由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透露。
《通知》對促進大學生創業做了多方面要求。包括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際效果,且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此外,針對學生創業,《通知》要求高校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和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新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
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的背后,是巨大的就業壓力。正如《通知》中所說,“2015年宏觀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壓力,高校畢業生規模進一步加大,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袁貴仁此前透露,2015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通知》中另作了多項務實規定。包括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支持力度,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落實創業培訓、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等。
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在地方已有所體現。根據媒體今年7月份報道,湖北允許在讀大學生休學創業,休學創業學生免修實習實訓類等實踐教學課程及創業教育類課程,并按規定計入學分,創業后可重返原校完成學業。此外,湖北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依法在鄂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并吸納3人及以上就業的,經評審可享受1萬元至20萬元的無償資金扶持。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如果僅僅是從促進就業角度來實行彈性學制,會有一些缺陷,“任何學制的參考點是學生的學業,學業是不是完成了、學好了,不能因為促進就業實行彈性學制,容易走偏。”
儲朝暉說,鼓勵創業沒錯,但實際上要給學生一個適合創業的環境,讓他們覺得創業比其他工作更好,才會有更多人創業,“如果這個環境是創業還不如去考個公務員,那么大家肯定就去考公務員。”他透露,大學生創業總體來說數量很小,不會超過全體大學生的百分之十,休學創業或剛畢業就創業,各方面條件還不具備,其風險遠遠高于工作一段時間后,后者具備了一定社會閱歷和條件等。
儲朝暉認為,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是教育問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在當下社會,就業的“高低差”很大,也就是就業機會在社會上不是比較平等的,部分職業境遇差別很大,猶如一座金字塔,塔尖很高,底座低,“就業比較好的與比較差的之間差別很大,導致大家都去競爭好的,比如考公務員,這樣就引發了就業壓力。”他建議降低這個“高低差”,將底座變寬,才能容納更多人就業。
而這里難免又說到大學教育問題。《通知》中也有體現,其中提到各地高校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此外使學科專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等。
儲朝暉的建議是,資源的配置不應僅僅集中在大中城市或沿海發達地區,應向中西部進行均衡的配置。此外,高校過度行政化的體制也應改變,這樣才能避免高校學生與市場需求脫鉤問題,“脫鉤是因為高校在政府管理之下,只要跟政府搞好關系就行,不需要和市場搞好關系,不需要了解市場,”儲朝暉說,這一問題需要解決,高校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從而確定目標、理念和規劃,“自己決定去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 |